注:本文可以视作是“
创业之道:轻舟已过万重山,助你迈过创业的关键过程
”的用户操作手册,用以帮助梳理分析思路,更好的作出创业与投资的判断和决策。
阅读对象:创业者、投资者。
按照破坏性创新与创业的方法论,逐个回答以下要点问题(10大类30多个),在此基础上评估项目的成功率和商业价值。
1.
真正的需求者是谁,有什么需求?需求者的数量(模拟思想实验—圣诞老人实验)(量与特质→未来的规模,数百万到数千万?)这个需求的背后价值是什么?价值的增值幅度多大?足以构成眼前一亮、雪中送炭的效应(争取获得or避免失去,好奇心VS要挂科了,熟鱼、生鱼、鱼具、渔法?卖鱼为主,辅助卖鱼具,想要学习渔法的最小众了)他们如何使用产品或服务,需求满足的情境是怎样的?(VS从擅长的技术、已经做出来的产品出发的,而不是商品和需求出发的架构模式),能够便利容易低成本的使用,不需要克服很多困难花费很多成本等。机理与FAW(关键因素)是什么?定制化,效率,便利,体验化(心理),低成本,功能需求;为什么能够解决以及解决了他们的什么问题、效果如何尽可能短时间内体现:为什么产品能够解决这类问题的内在机制—>产品到需求的实现机理。
2.
如何最快、最低成本的方式Access到尽可能多的潜在需求者(渠道、平台或形式,connectors,广告推广等)?Access模式要烧钱吗?能否快速解决用户的认知(咨询沟通体验后了解、理解、认同并瞬间采取购买或试用行为),而无需漫长的教育说服、培育等待。一定时期后持续使用的附着力如何体现(爱不释手、回头客、粘度、使用时间etc)?而不是犹犹豫豫、等等看或使用起来是鸡肋。抑制“红舞鞋”的诱惑不做自己很不擅长或模仿通用套路或资源消耗或目标对象客户群不集中的事务活动。
3.
交付模式(低成本快速便利,含售前与售后的实施维护等);交付的电子商务程度(交付与消费的物or服务、支付方式、回款、信息流等)。重资源、重物流、重资金流、长时间周期否?
4.
要多久才能并如何产生正向现钱流收入(定价权并毛利空间大小);很长一段时间的免费+少量增值应用→盈利模式和收费模式(对公对私?B2B、B2C、B2b或b2c?);如何设计成本结构并塑造一个低成本的运作结构?轻资产否?本质上不缺钱吗(只是为了加速发展与扩张用)?将来商业成功后初始投资的回报如何Return:商业现金牛来分红?被收购或出售?独立上市?
5.
增长速度的非线性程度(潜伏期、等待期、忍耐期有多长多快)?符合滚动式可积累发展模式吗(均衡成长阶段性跃迁)?可否有腾空、跨越式的叠加模式?
6.
将来的组织扩张的管理难度:手工活、大量的人力(及其传帮带成长机制)、加盟代理、可ERP否?领导者、team与员工的关系(架构、引领、指挥、政治、角力等)。进入成熟前,是否容易并如何铸造与商业模式相匹配的管理运营模式,作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7.
为什么是这一群人能成功:团队合作(专注坚韧/灵活适应/反省思考learning),团队功能互补,团队的职业历练,已有的资源与积累等。
8.
为什么不是别的人、团队或组织在这个创业上能成功:当前的竞争性格局与竞争者及其竞争产品会是什么?如何打败它们?它们会如何应对竞争?所碰触的缝隙市场是否恰好为现存者的维持性创新的利基市场(是否存在“不对称”的竞争动机—客户群、需求模式、营销模式、订单特质与商务模式、管理模式、人力资源模式等等)?将来如何对模仿者/后来者建立起基于先发优势的竞争性壁垒(是什么并如何强化):指数式增长、回头客与粘度(路径依赖的惯性)、网络效应、平台运营、基于情感或个人强关系圈子被固化后的用户忠诚度等。
9.
市场的边界与容量(隔离边界的藩篱因素,未来价值网络可变迁方向,永续创新突破变异的可能性)。稳定增长的持续时长或(只是)过度形态市场的持续时长,切合了什么社会发展方向?要顺其自然把该做的产品套路等成熟优化起来(功能与体验),符合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第一波客户如何巩固扩大,并吸引第二波客户(作为Connectors来引爆点),第二波客户如何顺其自然长出来?用户成长模式,长与成的波段如何衔接。
10.
加入了不对称的不确定性后的时间与资源计划概要书(弹性分析)。若计划变得面目全非,或在开始、过程与最终阶段创业失败了,会是因为什么因素(事先验尸法)?非市场与商业的风险因素有哪些:涉政、涉官、涉公、涉国企、涉不可再生资源、涉黑涉霸涉贱等?
<End>
注:以上问题要点思考清楚了,整理出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真正有用的商业计划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