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从细节做起来吧
(2011-09-23 19:41:05)
标签:
转载 |
邮件年后就到,打开一看,立刻就转发给了几个同事和外部的朋友们分享,什么叫极致,这个邮件就是一个缩影。
邮件当然是邀请赴宴的内容。带有几个附件,一是孙振耀邀请函的电子版,一是座位表,显示出宾主之间的座位,一个是路线图,一个回执。
每天媒体其实都要收到很多邀请函,但是这个不一样:
1、孙振耀邀请函很快也发了纸面印刷版的过来,上面是他的亲笔签名;
2、座位表上,宾主之间互相掺杂坐着,这个大多数人能想到,没有什么;
3、路线图是对方准确地问了我要出发的地点,做了一份地图给我,详细写上如果我开车,什么路口左转什么路口右转,分别开多久为多少公里等;如果我坐公交,则哪趟换哪趟,分别是几站,换乘站名是什么,需不需要步行,大约每趟乘坐的时间等等信息;
4、回执上两个问题,一是你带同事过来吗?他的联系方式、岗位是什么?二是宴会结束需要送你回去吗?
每封邮件中的所有信息,所有附件,都是从那个具体的收件人角度出发的,度身定制。
我打了一辆车过去。那是香山边一个很不错的菜馆。一下车,一个工作人员迎了上来,准确地叫出我的名字。每一个见到的人都是这样,准确地叫出了名字。我并不认识他们/她们。
工作人员讲我引导到孙振耀那,他热情地上来握手,并邀请我一起拍了张合影。我们在那寒暄自12月见面后,几个月内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在场还有几位海辉副总,他一一做了介绍。其他媒体高层到的时候,孙振耀上去迎接,其他副总很自然地热情陪我们聊天。一杯绿茶、旁边有人在弹奏古筝,声音淡淡优雅。一只鹦鹉在架子上。
中间过程不多赘述。等到结束的时候,工作人员已经将礼物送给每一位嘉宾,打开一看,是一张装帧好的照片,正是开始我们每人和振耀的合影。
晚上和David聊天时,说起这个,他也补充说,团队将每位来宾的照片都看了无数遍,所以一看的时候就很自然地叫出对方的名字。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即在“与客户接触的瞬间让他们感受到一种魔力。”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同事们已经集体学习过,公司增加了几个规定动作,刘辉给自己也增加了几个规定动作。很多时候其实不用搞得太复杂,0.1大于0,刚开始做不到真心就先形式一下,久了就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