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物流,1小时的卖点
《卖家》杂志
作者:颜思思
文章摘要:当买家不需要为快速承担更多快递成本时,购物快感大增。可以说,速度即卖点,速度即利润。
电子商务的急速扩张呈现出的却是一幅左手繁华,右手乱象的场景。网售市场一日千里的高歌猛进,却被物流快递一次次掐紧了咽喉。爆仓、烧钱、拖油瓶、电子商务的最大成本、众人围观,这些或许可以概括为中国物流快递的现状。2011年伊始,马云就高调宣布投资200~300亿元加入物流攻坚战。正当绝大多数人将目光投向动则数百万平方米的大规模仓储物流时,有人却把自己的创业压在短程物流上,将快递速度提高到极致。
在卓越、当当、京东这些巨头互相掐架的另一面,快书包正以“1小时送书上门”的承诺杀出一条阳光道。“我疯了,之前听说快书包的网上订书一小时送达服务,刚才在那里定了三本书,我掐表算了下,43分钟送达。”这样的评论在快书包的微博上频频出现。对于快书包来说,速度即卖点,速度即利润。其创始人徐智明面对最多的疑问应该就是如何做到如此快速。
其实短程物流的概念并不新鲜,同城快递早已存在多年。为了确保一小时送达的承诺,快书包雇佣人员自建了小规模的物流体系。与普通同城快递相比,他们减少了包裹由卖家交给快递公司的环节。它的快之道还在于把城市划分成若干区域,并且将十几平米的小库房租在城市中心地区,而非像当当、京东那样拥有巨大的郊区仓库。单在北京,快书包就拥有30多个这样的小库房,分别向30多个片区辐射出去。每个片区的大小按照电动车程来规划,即从小库房出发骑行20分钟左右就能达到的区域边缘。且每个片区配备4~5人左右,人员可供随时调配,这样增强了配送队伍的灵活性。徐智明算过一笔帐,只要每个配送员每天送出8个订单,就能够达到配送成本。并且,随着规模的不断增大,配送时间也会随之越来越短,这是因为订单增涨之后,划分的区域数量将会越来越多,但另一方面每个片区的区域会变得越来越小。
除此之外,快速物流的秘诀还在于商品种类的精简,海量的商品为快速物流设定了天然的障碍。当大多数人都沉浸在互联网满足长尾需求的兴奋中时,快书包选择砍掉这根长尾,只做畅销书。传统的二八原则在图书行业依然奏效,最畅销的几百种图书往往能够实现数亿元的收入。精简了种类之后,大大降低了对于仓库规模的要求以及拣货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与精力。
除了图书,其他诸如食品、数码产品、母婴等标准化,个性化因素不强,而且商品体积不太大的类目都适合这样的短物流模式。其中,高度聚合的人群、高频度的消费,单品具有一定毛利等也是丈量是否适合短物流模式的因素。当很多人依然在拼谁的生意脉络铺得更长时,已经有一部分卖家开始回归区域化电子商务,收缩战线,把现成的服务做到极致,这其中最能打动人心的莫过于让饱受诟病的快递服务真正快起来。像快书包,以及以白领为主攻人群的“12点零食”网站,都因为快速的短物流,分食电子商务的市场份额。虽然像数码、图书这样的商品,目前买家并不十分在意是否能够一小时送达,但是正因为一直没有这项服务,并且买家不需要为此承担更多的快递成本,这无疑会让买家的购物快感大增,这也是令快书包拥有高达70%重复购买率的原因。
虽说短物流抛出的快速概念抓人眼球,但是它最大的挑战在于能否积攒足够的订单量,使得单次送货的毛利润超过配送成本。不过需求有时候是被创造出来的,就像这世上原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一样。正因如此,短物流的快速概念市场潜力很大,尤其对于主攻区域化电子商务的网商来说,是切入市场的另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