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南雁:不自生,故而长生

(2011-05-17 22:07:36)
标签:

杂谈

郑南雁:不自生,故而长生

如果把公司经营看成一个数学模型的话,最后其实是各个要素的权重问题。一定程度的激励有帮助,但机制调整更重要,让更多人能自我驱动,而不是靠领导来激励。


编者按:

仅凭新浪微博上那张清秀有余的照片,你看不出郑南雁的真实性格。

俏江南会所,下午两点整,一个戴着变色近视眼镜的男人摇摇晃晃地向我走来。嗯,我承认,有几分明星范。但这种出场方式真是和我的想象有差距。对于墨镜天生有距离感的我,心里有点犯嘀咕。没想到他一坐下来,我们就聊开了。

“最近废话太多,嗓子疼!”他指指脖子说道。在公司2011媒体春茗会上,他发言时长不到1分钟。他坦言,自己在公司话很少,也不喜欢接受媒体采访,因为自己太随性,容易说错话,但公司宣传需要也就不得不“卖身”了。

2010年,7天酒店连锁集团新开店达到231家,增速位列行业第一,整体规模在行业中仅次于如家。7天连锁酒店自创立以来,就以“快”著称。按7天的计划,今年开店数将达到300家,赶超如家俨然已成为7天的下一个目标。然而,这个广东小伙(实在是显年轻)却认为7天的速度并不快,自己对于行业第一没有什么特殊情结,他想要的是一家拥有独特管理风格的公司。于是,在7天强大的IT系统支持的基础上,郑南雁参照美国宪政,推行了“立法会”、“执政官”、“放羊式管理”和“四线支持”等一系列管理创新。


想通它或者摆平它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都说你喜欢钻研《道德经》,从中读到了什么?

郑南雁:我喜欢看《道德经》,但研究不深。《道德经》里面讲的一个东西,我觉得和犹太教义是一致的—这个世界是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犹太教讲的是神和人的约定。前年去了耶路撒冷,感触很深,之前从来不看宗教一类的东西,回来后开始看《圣经》等。在我看来,宗教最高层面的是犹太教义和《道德经》的一部分,都是讲规律。而基督教有“赎罪”一说,则加上了人的意志。再往下的伊斯兰教都是一脉相承的,它讲的是服从。中国也一样,从《道德经》到儒家,变成自上而下的遵从。但《道德经》和犹太教义是最纯粹的,它完全讲的是规律和神性。

想通了这一点,你就知道很多东西可以去努力,但如果找到一些规律,尤其是人和公司的规律,就能事半功倍。其实在组织中,大家都是想进步,都是想做好,但做好的原意不是讨好领导,而是能够在竞争中胜出,就这点很多组织都走偏了。而美国社会就有某些制度,在长期看可以确保不走偏,虽然在短期节点上不一定做得最好。

我曾经开玩笑地说,美国就是以《道德经》为基础,加上法家的概念,同时去除儒家。法家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制约因素,道家很强调制约因素,但又没有主导因素。仅靠规律制约,如果没有愿望主导,到一定程度就会散乱。儒家会出现什么问题?它既削弱制约因素,也削弱主导因素,长远来看,就会变得没有准则。其实儒家和法家都是集权,但儒家集权得更巧妙一点。中国好多话,用儒家思维去理解和《道德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如对“功成身退”这个词的理解。儒家的理解是你在做成之后要给自己留条后路,主动退下来。而《道德经》讲“功成身退天之道”,到了一定高度,你必定会下来,这是更加朴素的唯物主义。

美国把集权因素的精英整合和制约因素的草根民主结合得比较好。儒家是自我修正,道家是客观修正。儒家强调是一个点,道家是多个点。这里没有绝对对错,就看你认可哪个出发点。追随儒家的人,在他清醒的时候效率是很高的,自我调节是最快的,但没有这个状态的时候,失去自我纠正能力,就必须通过外在力量纠正。由于这种制度本身做不到外在纠正,就会出现冲突。我还是相信民主,当然不排除短期内可能会有一些问题,这个很复杂。

我欣赏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叫他做国王他不做,留下了一个好的体制,很有远见。在世的企业家里,我挺佩服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塞尔吉·布林(Sergey Brin),不管外界有多少评论,谷歌当时作出退出中国的决策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没有哪个企业有这么大魄力。对于“不作恶”,他们真的是在坚守,算是“站着把钱挣了”。

对于7天而言,我有个原则—坚持不去做靠关系运作的事,最后让自己变得没观点。

CBR:从职业生涯来看,你是对各种角色都有很强适应力的人,这种人往往善于妥协。

郑南雁:可以这么说。总体来说,我的目的性不强,但有个大致的方向。去携程是希望搞清楚商业,有一些能力和财富后,我的方向是实践自己的观点,能够做一家好的公司,这个“好”很抽象—希望7天是一个自动自发的公司,大家乐于在这里工作。创业就是一种人生的体验,虽然有一些想法,但不敢说人生有计划。

在携程时,有想法也一样直接提,有时候也很激烈,后来慢慢觉得自己看问题有很多角度,而这本身就需要妥协。我们夫妻俩是和我妈、岳母住在一起的,家里三个女人一锅粥,还不包括阿姨和女儿,但处得很好,各个方面的意见都会讲给我听,我就引导她们不断换角度看问题。

很多人觉得妥协是一种忍让,其实不过是换个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无非两种办法,一个是想通它,一个是摆平它。如果摆不平,就要接受这个问题在某个阶段内存在的合理性,千万不要因为摆不平又想不通,而让自己对现状感到无法接受。市场没有对错,存在就是合理,当时的力量对比是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结果。

我喜欢骑马。骑马这项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你不能完全主宰它,却可以施以影响。一个好的骑手不能完全掌控马,但能和它沟通,让马儿对他的动作很敏感,一点暗示就知道,信任感特别强。那是一种不断逼近的心态,你知道目标在哪,但实现起来颇有难度。这和做企业是一样的,主宰欲望太强会适得其反,要的是驾驭。更多的是提醒它,不是控制,是一种相互适应,信任很重要。骑马还有一个特点是不能停,这种状态和做企业很像,不是你想干嘛就干嘛。

我的办公室有两幅字,一幅是“胸怀”。以前争强好胜,现在学着让自己接受更多不同的角度。我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是对一些小错误受不了,忍不住会去说,现在的改法是说完后给人家道歉。另一幅是“不自生,故而长生”,做事不要太刻意,该有的自然会有。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