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研究年轻人的需求,开发这个市场。年轻人都喜欢幻想,他们的消费习惯是‘传染的’,而且他们的支出是大于收入的。他们有钱就投资、没钱就透支。这是做银行需要研究的。”3月15日晚,中国最具创新意识的银行家、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来到南开大学与青年学子们进行交流。作为南开大学MBA中心兼职导师马蔚华做了题为《中国银行业转型背景、动因与策略》的主题演讲。
“没有中国银行界参加的国际金融会议是不完美的”
在演讲中,马蔚华指出,21世纪已过去的十年中,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四国”占据后发优势,银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十年间银行业国民生产总值由15万亿元增长到94万亿元,年涨幅近20%;银行业利润由180亿元上升至8000亿元,年涨幅达到40%。英国《银行家》杂志2010年度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中国有八十余家入选,而2002年度只有十五家。
马蔚华说,中国银行业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业举足轻重的力量。现在,在大的国际金融会议上,要专门为中国银行界配中文同声传译。没有中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不完美的。
“传统发展模式需要改变”
在看到10年间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同时,马蔚华指出中国银行业不能盲目乐观。当前中国银行界发展模式还比较传统,成本消耗大,对中小企业重视不足等问题。这成为了中国银行界进一步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而传统发展模式面对国内外金融新秩序已难以为继。
马蔚华认为,银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于需求、环境与约束。2010年G20汉城峰会得出关于《新资本协议》的国际共识后,中国银监会也表示将进行更审慎的监管。这表明一个通过经济快速增长来促进银行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今后“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但难以预测,所以发展更看银行实力。
“我正在研究青年人的需求”
提及招商银行从一开始名不见经传到今日全国第六大银行的成功运作,马蔚华表示这与招行的“转型”文化息息相关。“惟有葵花向人心”。马蔚华将银行比作葵花,时刻朝向客户。
“银行的发展战略要‘早一点,快一点,好一点’。就像我说过的‘不知未来者无以评判当下,不知世界者无以理解中国,不知宏观者无以处理微观。’”
马蔚华说,“银行业的研究要跟上时代的潮流,除了金融管理知识,我们给员工培训时还请专家讲互联网、云计算、移动通讯的,还有时尚。”
马蔚华称:“做银行的要研究需求,尤其是未来的需求。要在别的同行还没有注意到的时候,先注意到未来的需求,并做出自己的品牌。”他说:“我最近在研究年轻人的需求,开发这个市场。年轻人都喜欢幻想,他们的消费习惯是传染的,而且他们的支出是大于收入的。他们有钱就投资、没钱就透支。这是做银行需要研究的。”马蔚华说,他很愿意到学校中与学生交流。通过与青年人的交流,可以让自己了解他们的想法。而且他们还提出了很多关于现代银行业发展的很有见地的建议,给他很多启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