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由同威李驰最近三年不理想业绩想到的

标签:
转载 |
2007年5000多点成功逃顶的李驰最近一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近3年成立的10个基金,除了在1664点附近成立的同威1号基本持平外,其余9个基金全部亏损,最大的亏损达到20%,不得不承认,单从业绩上来讲,两个字“很差”。
我想起了1999年IT泡沫时代的巴菲特,BBK的股票从1998年6月的8万美元,跌倒1999年12月的56000美元,而1999年全年道琼斯指数上涨25%,代表科技股的纳斯达克指数上涨86%。巴菲特也变成了金融评论口中的“明日黄花”。
还有2007年,6000多点坚持长期持股导致但斌在08年的最大亏损超过50%。
投资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总有高潮低潮的时候。而真正的大师,在某个时段可能也会犯错误,但是他们一定会吸取教训,在错误中前进,从更长的时间划一根线,总是稳步向上的。
2010年的巴菲特,早重新变为了所有人眼中的“神”。
2010年的但斌,看看过去一两年东方港湾的年度总结,他们早已深刻的反省过“长期持股”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我想2007年那样的杯具可能不会再在但斌身上重演。
2010年的李驰,嘴巴上不承认错误,可能私底下一定也在思考,为什么近三年业绩这么差(后面我也会试着分析)。
我想到了3点:
1)淡定。
既然投资的人生一定会有低潮和高潮。所以,对结果和过程我们一定要淡定!
在高潮时不要得意忘形。
要分清楚:池塘里的水升高的原因占多少?运气的成分占多少?个人的能力占多少?你学到了什么?坚守了什么?还需要提高什么?是否能延续?
某些时段做了一两只牛股,或者几年的好业绩并不代表你已成功。
在低潮时也要永不放弃。
我们要反省:大势的原因?运气的原因?个人犯了什么错误?
任何时候也不要犯致命的错误,投资的积累是个缓慢的过程,一旦致命,可能翻身很难。
我现在能想到的致命错误:做空、无法承担后果的杠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公司或者行业、豪赌式的投资。
2)仓位的集中性
很多人只会记住大师的结论,而不去仔细思考结论前面大师的严密框架。
林奇可能会投100个股票,原因是他选股票感性的成分多,不过分追求确定性,“翻开5块石头,有1块是金子”就是赢。并且他有很强大的选股支撑团队和调查团队。
巴菲特可能会投10个股票,原因是他追求严密的确定性,他恪守自己的能力圈,他只喜欢投资有充分护城河的企业。他不愿意,可能也觉得没有能力去预测“青蛙能变王子”的童话,也没有能力去通过考察商业模型、管理层等等,然后得出打群架的5个人中,谁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这样的猜谜语游戏。他只喜欢“瘦死的骆驼”,因为他们还是骆驼,吃点草,就会长胖。
芒格可能只会投3个股票,原因是他个人有很强的推理能力,他追求的确定性比巴菲特更高。看看《穷查理年鉴》中的投资检查清单,非常的严格。巴菲特说过,几十年来,每次有投资向芒格追求意见,如果芒格说:“这是我看到的最愚蠢的投资”,他会买一点点。如果芒格说:“你疯了吗?”,他会买很多。
我们的每一份投资,要有自知之名。
有些投资,确定性很高,我就多买一点;有些投资,可能要猜谁是最后胜利者的游戏,我就只能少买一点,这种投资,不要太过自信。
我永远也要坚持,一只股票投入资金不能超过50%。
当然,我也不想去向林奇一样的买一大堆股票,去玩翻石头游戏。
3)李驰可能的原因
李驰这三年业绩不理想的原因,可能是与他过分重仓金融股有关。不管最后结果如何,我不喜欢这种高度集中的方式,提醒自己不要过分的集中在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公司上。不管是股价还是公司总是有超出你想象和承受的概率。
邓普顿好像有一个股票,一个行业的投资最大仓位方面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