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实录:我在中国高成长企业CEO峰会上的演讲

(2011-01-26 12:42:35)
标签:

转载

  10月21日,由清科集团主办的中国高成长企业CEO峰会暨第五届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颁奖典礼在北京柏悦酒店举行。以下是我的演讲实录:

 

[转载]实录:我在中国高成长企业CEO峰会上的演讲

在中国高成长企业CEO峰会暨第五届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颁奖典礼上致辞

(图片来源: 新浪财经 郭若摄) 

  

     首先我觉得这个会的名字非常好,高成长企业CEO峰会,所谓高成长企业就是比较小的企业,这些企业的CEO才是中国发展的未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可能要展开说一下。刚才主持人说了,我做风投时间比较长一些,的确如此。现在时间过得真快,我刚才跟天使投资人薛蛮子说,我1991年11月6日到IDG,到今年11月6日工作就满 20年了。1992年在中国策划做风投,1993年融到了第一笔2000万美元的基金,那时候好象是很大一笔钱,大家可能觉得比较好笑,现在出来弄个基金怎么也得几亿美元。我觉得时间变化快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市场和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么多年走过来,我一直跟很多同行说,做风投也好,做PE基金也罢,我们能够在中国取得一些成绩,或者说取得比较好的回报,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运气好。一是国家有比较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整个社会风气也鼓励创业者成功,鼓励我们这些投资者去投资挣钱。还有我们赶上了比较好的技术创新时代。互联网以及IT技术的发展对世界过去15年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对中国尤其如此。技术创新给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是历史上任何其它工具所无可比拟的。而且这个发展还会继续下去。刚才薛蛮子跟我说他刚上微博不久,就有好多的粉丝。看到他满头白发还在劲头十足地写微薄,我对他多了很多尊敬。这说明,我们做风投的人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尤其是保持创业者的心态,这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除了幸运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创业只依靠中国的市场,就能取得成功,基本上不需要到国外去销售业务。也就是说在中国做投资、做创业都比我们国外的同行幸运。首先你盯住自己国内的市场,把国内的事情做好就能成功。刚才说腾讯也好、百度也好,除了在海外的资本市场上市以外,他们的产品并不需要出口。再有一个幸运,92年我们开始做风投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怎样退出,因为中国的股市是90年才成立的,所以只有很大的公司才可以退出。而现在大家知道,从去年开始,整个市场上对于风投、PE基金的狂热,很重要的是因为创业板的推出。而且创业板能够取得比国外市场高很多倍的市盈率,我觉得这都是我们感到非常幸运的方面。而且这些星运的因素还只是个开始,所以我认为在中国做风投前景无限。

 

     我刚才进来的时候,他们让我在VIP签字板上签个名。我想了一下,就把我的名字签在“Zero”(零)底下,就是说是永远从零开始。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惟智者与共”。就是说参会者都是有智慧的人。智慧说到底第一是要学习,第二需要有真正的实践经验,能够跟我们参会的CEO,跟我们的“客户”多打交道,是最好的事情。

我还想和参会的记者朋友分享一点。因为我自己原来是做记者出身,碰到会议也是盯着演讲嘉宾,向所谓的名人们要名片,目的是想去采访他们。今天我碰到很多向我要名片的记者,但我今天确实没带名片,因为我觉得你们真正要去采访的人不是我们这些人,而是采访在坐的这些CEO,这些未来高成长企业的CEO。我觉得你们应该更多的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之所以今天在中国做风投,得益于我当年在美国做记者的经历。那时候我所在的杂志是美国一个英文电子刊物,总部在东海岸的波士顿。当时我去跑硅谷,因为我的名字有两个“X”开头,华人一看就知道我是大陆来的。所以很多华人创业者,台湾的也好,香港的也好,看到我的名字,就马上打电话跟我联系,说希望你到旧金山来,我去接你,你也别住酒店,就住我们家,我说这个挺有意思的,要去采访人家,约时间不容易,现在人家CEO跑来接你,挺有意思。一到那儿,果然被他们拉到家里,我问他们为什么对我们杂志那么重视?他们说因为你这个杂志是主流英文的,很多VC经常看这个杂志,如果把我们的企业登在上面以后,可能更多的VC会对我有兴趣,而且比较容易拿到钱。我才明白原来不是重视我,而是重视我们这个杂志,重视找VC。所以,我向在坐的记者朋友们建议,你们最好多采访在座参加的CEO们,看看他们有什么梦想和需要什么帮助,虽然他们公司可能很小,也没有名气,甚至听起来一些主意比较荒唐,但是不要紧,我敢肯定,七八年以后,他们在座的可能会出现下一个马云,下一个马化腾。完全有这个可能!

 

  另外,我也想和大家谈淡做为创业者,如何对待创业的成功和失败,以及社会责任感。最近中信出版社出了一本书,要我写前言,叫《基业为何不能常青》。这本书原来的作者是斯坦福的教授,他谈到企业为什么不能基业常青时,比较感叹。后来我花时间给写了序言,我写了另外一个例子,没写书里的东西。这个例子是,我是86年底去美国留学,那时候波士顿最有名的一个公司叫王安电脑公司,在美国如日中天,而且王安先生也是福布斯最有钱的企业家里做到排名第8,我现在看到华人创业的企业家还没有达到他那样,好像李嘉诚先生排名也是十五六位。如果这样讲的话,他应该是华人企业家做得最成功的,我也有幸采访过这位老先生,他是90年过世的,他说了一句话非常有意思,说世界不需要我们,而我们需要世界。说你到世界上来做创业也好,做学问也好,每个人不过是个演员,来表演一下,所以到了世界舞台上好好地表现一番,活得比较精彩就不错了。可是这个公司很不幸,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了,但很多麻州人都记得这位老先生。是因为他的两个捐赠,一个是王安演艺中心,做了一个大的歌剧院的演出场所,现在还是波士顿最好的演艺的地方,人们周末都到那里看演出。还有一个捐赠是麻州医院耳鼻喉研究中心。所以,我觉得做生意完全是一个过程,创业也要从零开始,最后的梦想是做到IPO,慢慢地把公司做大,等到你有很多财富的时候会想给社会留下什么。大家知道不久之前比尔盖茨来了一趟中国,中国更关心的是谁去。我记得我们那时候做风投,微软也是刚刚开始腾飞的时候,比尔盖茨现在也在做慈善。

 

  三年前,当金融危机到来之时,我曾经预言,“冬天”正是VC播种的季节。我们IDG资本今年就是一个丰收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五个项目推出,而其中两个公司甚至创造了世界记录。

 

     第一个就是今年3月份上市的公司,叫汉庭酒店集团。我一直为这个公司的创始人和CEO季琦先生感到非常骄傲,对这家公司的上市感到非常激动,为什么?季琦能够在七年中把他创办的三个公司拿到纳斯达克上市,而且每家公司的市值都超过10亿美元,这个记录全世界都没有。季琦创办的第一个公司是携程,第二个是如家,第三个汉庭,作为连续的创业者,连续在纳斯达克上市,创业的时间是10年,但是上市却是在7年之内。我还没有听说过世界上的哪个企业家创造过如此业绩。当然,我们也很荣幸,我们是季琦三家公司的第一轮投资商,公司上市也给我们带来了很高的回报。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中国能够做到世界上没有别的人做到的事情,这很了不起!

 

  第二个是今年9月上市的搜房网。这个公司也是很了不起的,为什么很了不起呢?这个公司96年创业,到现在才上市,中间经历了很多的起伏,甚至好几次都快不行了。其中几个很有名的公司也退出了。当然我们非常幸运,第一轮就投,中间有几个坚持不下去的VC,把他们的股份很便宜地转让给我们,当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回报。同时我们在他上市前一轮也再次加磅上去,也取得了很大的回报。但是这些都不重要,作为一个企业家,在那么长的时间里能耐得住寂寞,渡过种种困难,实属不易。这个公司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可能是现代创业史上最成功的MBO。大家都知道,前段时间大家对黄光裕和陈晓的国美公司的管理团队和资本公司股东之间这种纠纷非常有兴趣。我一直也关注事态的发展。名义上是黄光裕会赢,但是最后资本占了上风。说到底还是管理团队和股东之间的关系怎么处理。所以我说搜房网可能是最最成功的MBO,就是通过这次上市,解决了澳电,因为三年前澳电买了它一部分股份,作为一个上市公司下属的公司和作为创业者莫天全高成长的公司,怎么样能够取得比较好的平衡?因为老莫认为搜房网在中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他需要更多的自主权。怎么办?经过很长时间的沟通,我们在中间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澳电出让了20%的股份,公司上市后,管理团队获得很大的股份和权益。我认为这是能写进教科书的、没有造成社会影响的MBO。当然,最重要的是,公司上市第一天,它的股价就上升了70%。很多人在说,因为这个公司成功上市,使得美国的资本市场又再次启动了。而且由于一个中国公司的上市,使得人们对互联网企业、对中国的创业企业刮目相看。

 

  谢谢大家!

 

 

原文刊登于:http://tech.sina.com.cn/chuangye/2010-10-21/10594772327.shtml

 

------------------------------------------------------------------------------------------------

注:递交希望IDG考虑投资的商业计划书,建议您通过邮件idgvc@idgvc.com.cn,而不是在这里留言,您将得到更快回复。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