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什么阻止我们成为价值投资者?

(2010-07-02 11:42:27)
标签:

转载

转载搜狐-小熊之家的博客

在我们投资成长的道路上,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阻碍,且听小熊一一道来。

一、浮躁的心态:
我的以前文章中很多处提到了这个问题,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对此深有体会,而且对于浮躁的心态有切肤之痛。

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很多人,包括我经常说自己更倾向于彼得林奇而不是巴菲特?
一种说法是彼得林奇更符合现代股市的运作,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根据巴菲特的理念我们找不到可以购买的公司。其实这个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并不是我们找不到可以购买的公司,而是我们等不到那些好公司给出比较好的安全边际,或者说我们短期内等不到这些好公司给出比较好的安全边际,因为大部分人初入股市的时候都是市场疯狂,而不是市场崩溃的时候。这本身而言就是一种浮躁的心态,希望我们买入的时候越快来到越好。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彼得林奇的效益要超过老头子,所以彼得兔子的理念更适合我们。这其实更是一种浮躁的心态,因为我们希望赚钱的速度越快越好,用每年的收益增长率而不是哪个理念更适合我们散户来决定。彼得林奇的理念可不可以学,当然可以学,但是当我们自称是彼得兔子的亲传弟子的时候,我们应该想一想,我们是不是能够做到了彼得兔子的勤奋?我们是不是也能每周研究公司60个小时以上?我们是不是也有富达基金这样出色的团队?如果做不到,只是邯郸学步的话,恐怕会离彼得林奇的“道”越来越远。


二、巴菲特:
很多人看到这个恐怕都会觉得荒谬,巴菲特是我们价值投资者的导师,我们前进路上的明灯,怎么会阻止我们呢?
那让我修正一下,不是那个满头白发睿智狡诈的巴菲特,而是我们心目中的那个偶像巴菲特,我们心目中以为的那个巴菲特。

我无数次看到了无数个博客都自称是纯粹的巴菲特传人,无数个人发言言必称巴菲特。我想如果老头子要是出一本红宝书的话,那他们恐怕一定会把这本红宝书天天带在身上,临睡前拿出来读两遍。
禅宗说:如果天天拜佛的话就是杀佛。我们根据巴菲特的只言片语,管中窥豹,就以为学到了巴菲特投资的精髓,岂不是遗笑大家。举个例子,人人都知道巴菲特投资了可口可乐,大赚多少倍,所以我们一定也要在中国找出相同的饮料公司,然后寻寻觅觅之后找到了贵州茅台,然后大家反复地说茅台就是中国的可口可乐,只需要一辈子持有的话,那我们就会成为巴菲特了。姑且不说仅仅根据两个公司都是饮料公司来相类比是多么的可笑,其实这种类比就是一种学习巴菲特投资皮毛的表现。然后根据百思买,我们找到了苏宁,期待着苏宁能够成为下一个百思买(彼得林奇说过,一般被称为下一个某某的公司都没什么好下场)。难道我们对于价值投资的学习就仅仅学到了行业类比吗?这还能称为价值投资吗?

还有多说几句不好听的话,巴菲特不是已经退隐江湖的彼得林奇,他并没有亲自公开自己投资的理念和体系,所以我们所有的理论都是一种猜测。而且说句不怕得罪某些巴菲特迷的话,老头子向来是说一套做一套的,02和03年他也是大唱市场完蛋的论调,然后大量的买入公司;现今也是,他一边说美元要贬值十年,不能买入美元资产,一边增仓富国银行、庄臣公司,美国银行,美联行,参与收购箭牌口香糖等等,真正的大宗非美元资产只有买入欧洲最大的药店连锁Glaxo Smith Kline plc,一共13亿欧元,还比不上参与收购箭牌口香糖60亿美元的一半。


三、膀胱效应:
当我们轻仓或者空仓的时候,就会产生膀胱效应,似乎不买入公司的话,手就很痒。而且手中钱越多,手越痒。

[药方]围炉的圈主艾葳君说过几句话,我感触很深,这里再次重复:“买入的时候要想一想,我这次操作是否肯定不会亏损?这个公司和这个价位是否值得我砸锅卖铁的买入?即便这家公司从此不再交易也能令我获得足够回报的?”


四、数学能力:
我碰到过一个朋友,追着我一定要我给出对于一个公司估值的公式,最好举一个具体计算的例子。

我反复告诉他,其实估值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也不可能有,不然的话,最有钱的就是数学家了。但是这位朋友显然不太满意,可能在怀疑我藏私吧。

其实重要的并不是找到并学会对于所有公司都可行的估值方法,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真正能够把握的公司类型。我对于价值投资初窥门径,所以只有能力掌握两种半公司,第一种是消费类的用现金流贴现法,随便找本关于巴菲特的书,上面肯定有;第二种是金融类公司,特别是银行类,我使用市净率结合ROE估值;还有半种是某些周期类公司,主要是沙漠之花类的,使用行业间比较法来估值,不过因为这种方法极其的粗糙且失误率比较大,所以要求的安全边际也更高,只能算半种。


五、过度自信和博客:
这只是我个人的经验,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价值投资的学习者,当初开始写博客也是为了给自己留一个纪念,做一个笔记。

然后,在网上的网友们捧场,有可能觉得我的博客还算可以,所以一些朋友出于礼貌开始给我一些赞扬,我就开始洋洋得意了。当时我和父母亲在Skype上通话的时候,还恬不知耻地把这些赞扬的话读给他们听。人在赞扬声中就会过于自信,我开始觉得自己的价值投资理念也算是小有成就。过于自信就会带来错误,我就在一个错误的价格买入了一个算是正确的公司-THO美国房车公司,当时我过于相信自己对于美国经济的判断,觉得美国经济的衰落不会很大,(因为是周期性行业)房车的销售很快会复苏,现在证明是一个错误的判断,或者说我去判断美国宏观经济来影响我对于公司的安全边际的判断,本身而言就是一个错误。

所以我才会在博客的自我简介留下了一下的话,欢迎所有对我的怀疑,欢迎所有对我的质询,这样才能迫使我思考,迫使我谦虚


六、自归因和他归因:
我们总有一个习惯,一切的成功归功于我们自己,归功于我们的英明神武,归功于我们玉树临风,往往忽略的一次成功的投资中的很大一部分有可能是偶然的因素。举个例子,我经常对别人说我对于美国男装的那次成功投资,自己能够坚持价值判断而不被市场左右,但是现在想想当中是不是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呢?难道美国男装真的是老头子说的那种必然如此的公司吗?恐怕差得很远吧。

我们还有一个习惯,所有的错误都归咎于别人,股市的下跌是王石和万科的错,是马明哲和平安的错,是大小非的错,是美国次贷危机的错等等。反正一句话,不是我的错。如果我们不能认识自己的错误,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话,又怎么能成长为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呢?


七、妥协:
妥协意味着漠视自己的投资原则,妥协意味着将来的后悔,妥协意味着很有可能一次错误的投资。

也举个例子吧,在4500至5000点的时候,我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中国A股市场已经被高估了,但是禁不住天天上涨的压力,我还是向内心的非理性妥协了,给予我父母亲错误的建议,建议买入。为什么我明明知道,但还是有眼如盲,正是因为我放弃了原则,妥协了。

[药方]坚持自己的原则,必要的话就把他写在墙上。因为我们订出这些原则的时候,一般都是我们比较清醒的时候,而我们妥协的时候,都是冲昏头脑的时候。


八、收益期望:
当我们对于自己的收益期望过高的话,那往往是利益蒙住我们眼睛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往往把所有的事情往最好的方面去想,而天下事情的发展总是会出乎我们的意料的。

[经验]当我们在买入一个公司的时候想着,这个公司会涨几倍,每年增长速度为多少的话,那恐怕我们就要停一停,让大脑冷静一下。只有当我们买入公司的时候想着,至少在这个价位买入这个公司,我不会亏损,那我们才可以放心大胆的进仓。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