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福多:馒头公司如何筹划上市

(2010-06-28 23:01:07)
标签:

杂谈

分类: 创业思路
6月3日早晨,理财周报记者来到河南郑州纬四路上的多福多馒头店。

  店门口停着送馒头的小货车,10平方左右的门店挂着醒目的白色招牌,上面是红色的“多福多”字样。店面装修得像是一家西饼屋,玻璃橱柜里摆放着淡黄色的袋装北方馒头、雪白的奶油馒头,还有盒装的杂粮

  馒头。

  有人来买馒头,服务员用托盘接过钱,用镊子夹起放进钱箱,或者找零。

  这里的顾客多是附近河南省委省政府宿舍楼的住户,夏天是卖馒头的淡季,这家门店一天营业额是1000多元。

  离多福多店不远有一家叫府苑的店,也卖馒头,是多福多在郑州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很多人选择这里,因为品质也说得过去,更重要的是便宜。府苑馒头两块钱5个,多福多则是两块五4个。

  最早的多福多门店都很大,生产机器摆在店内,消费者能看见现场做馒头。“但是店面大,成本太高。”“多福多”品牌的拥有者、河南兴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真说,他们未来进驻其他城市的销售方式,将不再开设门店,就进超市和社区店,“这是我们找到的最适合的销售方式。”

  每天早上,小货车从郑州西开发区的兴泰公司开往市区的800多个销售点。前一天店铺会将需要配送的馒头数报给兴泰,货车根据定额配送,少了不补,多了也不退。

  2001年,55岁的刘晓真开始卖馒头,现在多福多馒头在郑州每天要卖大概十二三万个,每年营收3000多万元。

  现在他们与青岛一家公司合作生产与销售,也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上海的即将投产,北京要等到7月底。刘晓真的目标是让多福多馒头在5年内覆盖全国24个城市,每年的营业额跃升至30亿元。

  江苏人刘晓真身材高大,笑声爽朗,丝毫看不出已是64岁的老人。采访中,刘晓真不停地抽烟,靠在椅背上侃侃而谈,说到兴奋处,会前倾身体靠到书桌上细细讲。

  办公桌上放着一幅他在海边钓鱼的照片,不是蓝天碧水白沙滩,而是悬崖峭壁。白色的波涛拍在灰色的岩石上,碎成粉末。他指着照片笑着说:“这次运气好,钓到了。”

  在事业巅峰时改行

  这个市场太小了。我已经做到80%份额,也只有8000多万

  1991年,45岁的刘晓真从河南省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下海”,他选择的创业项目是食品乳化剂。这东西的作用是让互不相溶的油和水形成溶液,是生产牛奶面包等产品的必需原料,当时国内几乎不能生产,全靠进口。

  没有技术,一切从零开始。刘晓真借了4.7万元开了公司,然后奔波在郑州的各个大学招人。

  员工工资一百多块,可是公司一分钱盈利也没有。只出不进让刘晓真经常处于焦头烂额的困境,四处借钱发工资,但他很自豪,“我一分工资也没有欠下。”

  最早跟刘晓真创业的那群大学生现在都是公司的高层,包括他的儿子。他说以后公司继承人就要从1992年至1994年在创立初期进入公司的这批人中间挑选,这些人支撑了公司的成长,也从成长中大为获益。

  七年磨一剑。1998年,刘晓真终于开发出食品乳化剂,因为国内没有竞争对手,进口产品价格昂贵,他的产品攻城略地如入无人之境,迅速占领国内80%市场,2001年时销售额8000多万,金典牛奶、优乐美奶茶、雅哈咖啡等品牌都是兴泰的客户。

  在事业达到巅峰时,刘晓真却选择转行。“这个市场太小了。”他对理财周报记者说:“我已经做到80%份额,也只有8000多万。”

  虽然现在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馒头上,但食品乳化剂仍然是兴泰的最重要收入来源,占到总收入的六成以上。在刘晓真未来的上市计划中,食品乳化剂将和馒头分拆成两个独立的子公司。

  制订“馒头国标”

  这其实是一套很宽泛的标准,除了卫生标准是强制性的,其他都是推荐性的。比如馒头的形状,人们印象中的馒头大多是圆形,实际上兴泰自己的馒头就是方的

  刘晓真的构想是研制出一套完整的馒头生产设备,能够让馒头不再是地摊、小贩、夫妻店、手工小作坊的产品,而是在高卫生标准的车间里,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

  无规矩不成方圆。“豆腐、方便面、饼干都有标准。”他对理财周报记者说:“我认为馒头也需要标准,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化。我常讲,豆腐我们参照的是日本标准,面条、盐水面条参照的是日本标准,我们这么一个食品大国、人口大国,要有独立自主的标准。”

  他不断向主管部门提出制定主食馒头国家标准的想法,由于馒头标准是一项全新的标准,仅标准归口的技术委员会就一再变更,几番波折之后终于获得肯定,牵头负责制定馒头的国家标准。制订标准的荣誉背后是巨大的投入,刘晓真花2000万元建了个面制食品工程研发中心,里面有一个覆盖全国各地1000多个小麦样品的测试数据库,“比如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小麦粉就比较适合烘焙,而中国传统的蒸煮食品其实对淀粉的性质要求更高”。

  兴泰的院子里结构有三栋楼,一栋两层的办公楼,一栋两层的实验室,还有一栋两层楼是生产车间。正在建的一栋四层楼是未来的实验楼。

  现在的办公楼和实验楼一样大,以后“实验楼就是办公楼的六倍”。刘晓真不断强调这一点,他对实验室有一种迷恋。去丹麦的一家跨国公司考察,让刘晓真大为感慨,“他们的实验室有1平方公里”。

  兴泰的实验楼里进进出出的都是穿着白大褂的研究人员。实验室里墙壁雪白,摆放的器械种类繁多。这些机器不仅能够将面团的韧性、劲道等具化为数字,还能将3成品馒头的口感也用数据表现出来。

  2005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由兴泰牵头起草我国面制食品(不包括烘焙食品)领域惟一一个国家标准——《小麦粉馒头》国标。三年之后的2008年1月1日,《小麦粉馒头》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施。

  标准一出,舆论大哗,有人哂笑,有人质疑。一个馒头也需要国家标准,什么样的馒头才符合标准?不符合的又该怎么办?

  与传言中的严苛不同,这其实是一套很宽泛的标准,除了卫生标准是强制性的,其他都是推荐性的。比如馒头的形状,人们印象中的馒头大多是圆形,实际上兴泰自己的馒头就是方的。

  “让我的接班人去上市”

  目前兴泰科技的股东只有两个,董事长刘晓真和副董事长刘征

  兴泰和刘晓真进入公众视野,是因为一篇报道“交通银行10亿投资兴泰科技”。

  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刘晓真明确表示“这是一种误读”。他说:“10亿只是对方一种意向性的"预期"和"希望",但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承诺。我们当时对这种"预期"和"希望"也明确表示了谢绝。”

  创业之初,兴泰最重要的一笔资金是河南省经贸委下拨的200万元。此后,企业进入良性循环,暂时没有了对资金的渴求。

  2010年1月,兴泰获得一笔3000万元的资金,媒体普遍报道这是秉原投资(河南上市公司中原高速的全资子公司)的风投,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笔由秉原投资帮助联系的贷款。

  秉原投资在刘晓真做食品乳化剂时就和他有合作,后来刘晓真准备改行,本来打算专门做馒头机械,是秉原投资建议他直接卖馒头。但刘晓真向理财周报记者强调,他“没有用过秉原投资一分钱”。

  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到的信息是,目前兴泰科技的股东只有两个,董事长刘晓真和副董事长刘征。

  从2000年开始,不断有投资公司跟兴泰接触,有好的意见刘晓真会听,想投钱进来就没那么容易。

  曾经有一家美国投资公司找过兴泰,提出投资20亿,刘晓真一口回绝了:“这么多钱,那以后我不是要给他们打工了,我不干!”

  刘晓真说,“我不舍得卖股份。”对资本市场,对上市,刘晓真的态度甚至有些抵触,“我只想做实业,上市是他们的事,我不管。”

  刘晓真介绍,也有投资公司一直在动员我们,表示要包装我们上市。

  兴泰科技专门有负责上市工作的部门,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刘晓真有严格而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刘晓真说:“我只管大的发展战略,不该我管的很少主动过问。” (来源:欧阳梦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