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同网友互动8
(2010-05-09 19:32:25)
标签:
杂谈 |
网友:李嘉诚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一个生意,如果应该拿10块,但实际上可以拿到11块,最终他只会拿9块,这样,生意才做做得大,做得长远。
有10多年了,我一直记着这句话,并坚持这样做
意思跟段总说的差不多
段永平:是的。我挺喜欢李嘉诚的生意经的
网友:段叔叔 看到您在国内做了这么多慈善大学助学金。可好像没看到您建立一些投资基金,看到国内这么多中小企业,但凡是很优秀的大都是国外资金进行的融资,感觉好像又变成清华北大给美国输送优秀人才的模式了,呵呵 ,国内的一些刚刚起步或者创业的企业 在中国融资确实不容易 段叔叔是否有建立一项类似基金的想法 毕竟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一点拙见 呵呵
段永平:没太明白你说什么
段永平:现在明白了。
呵呵,你这是想让我和银行抢生意啊
你说的这事应该很有意义,不过我做不了。
网上说马云好像有这个想法,不知道可行否。
网友:记得段总说过,宁愿投资股票,而不是去投资非上市公司(类似于VC,PE?)因为宁愿自己去找公司,而不是别人经常来找你。马云和五星电器的前总裁等人创立一个基金,好像叫云峰基金,是做这类投资的。国内这几年涌现起来的创投,或者叫产业基金非常多,甚至到了好项目大家都去抢的地步,而随着创业板的上市,也确实让很多人得到了十倍百倍的汇报。
段永平:我不投VC或PE的原因完全是不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是认为VC和PE有何不好。
网友:就“清华北大给美国输送优秀人才”这个问题评论一下:我觉得人都是自由的,如果人才曾经在清华北大读过书,并没有义务留在国内啊,“国家培养人才不容易,都走了真可惜”这个观点在逻辑上是有点儿问题的我觉得。国家兴办教育不是什么德行啊,而是一个义务。玩儿“模拟城市”游戏会体会到,教育发达然后经济繁荣然后税收提高,我是为了稳定统治和增加盈利才投钱办学校的。国家办教育得到的是好处,人才愿意去收入最好的地方是自己的自由。美国培养一个PhD光生活费都要投入10万美元,但是你毕业以后去哪儿它并不关心。国家想把人才吸引回来不应该靠道德指引,而应该改善社会和政治环境,培养人才和吸引人才一码归一码。
段永平:我比较同意xlli777的说法。
网友:见笑了,什么是“买总是把价格放在ask上,卖的时候总是放在bid上”,啥意思啊
段永平:ask相当于卖家的出价,bid就是买家的出价。
网友:段先生,看有关媒体对你的报道,说你接受巴菲特的投资戒律有三条,即:“不做空,不借钱炒股,不做不懂的东西”。后两条很好理解,那“不做空”怎么全面准确地理解呢?能否示教?先谢了。
段永平:a股不能做空,美股可以,就是借股票先卖,以后还。
网友:您好!
内地马上要推出的期指期货, 就可以买卖指数,还没有仔细了解,
段永平:对大多数人而言,还是不碰为好
网友:好像A股今年4月后就可以作空了。
在A股今年中 开通股指期货之前,会先开通融资融券,融资相当于美股的margin account
段永平:最好别做。常在河边走,很难不湿鞋。
网友:使用融资业务应属于借债炒股。
如果不用融资买股,股价跌到0,你才损失买股投入。
如果使用融资,比如融资一倍买股,股价跌到50%位置时,按规则可能会被强制平仓,即把你的股票强制卖掉归还融资,而你自己的买股投入全损失了。
使用融资风险大,并且跟融资比例成正比,如果买后遇到股价大跌还死扛,可能会跌到被强制平仓,即使接下来股价又升回去也与你没关系了。
段永平:是这么回事。
网友以:谢谢段总指教,不做空,不借钱,不做不懂的东西,实际上就是不冒风险,小心驶得万年船
段永平:我也这么理解的
网友:赞叹段大哥的境界,处处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智慧!
吃亏是福,
自古以来老一辈都是这样提倡的,
现在有些讲智慧的书上也是这样说的,吃亏就是舍得,先舍后有得,大舍大得!
学习段大哥!
段永平:舍不是为了得。
网友:具体到买卖美股, 我一般就是用market order, 搞不清算ask 还是算bid,反正总是下单当时就成交了。
段永平:成交量小的股票要小心。
网友:段大哥,其实我们中国人老早就有了吃亏是福的说法了。只不过是目前暂时变了。你说过如果都有一点病,那病就不在病人身上了。
段永平:呵呵,说法一直都有啊,不然我咋知道呢?
网友:我地理解是,不赚人便宜或者说敢于吃亏,是为了解决一个基本的生意之道或说管理之道——信任。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信任”这个资源太稀缺了啊!缺乏了信任,合作就是空话了!
提倡不赚别人便宜的公司,是值得尊敬的,她至少明确告诉了员工什么是对的(不赚别人便宜),什么是错的(老想赚别人便宜)。我看到的大多数的公司都是在以能赚别人便宜为荣,比如一个采购员能拖供应商的货款,是“有能力”的表现,其结果是……
段永平:很同意!
我们公司财务如果逾期给不了款应该属于“没能力”的表现。
早年我当CEO时曾在一次供应商会议上向所有供应商提供了我的手机号码,告诉他
们如果有人不守信就可以打我电话投诉。好像一直没人打过。
网友:我也是每次按照ask的价格买,按照bid的价格卖(虽然目前还没卖过股票),觉得那一刹那挺有慷慨感的。以前有个朋友在云南一个偏僻地方玩儿,地摊上看到几件很漂亮的衣服,地摊老板看起来就特厚道,要价15块一件,朋友还价说“20!”老板一乐,死活多送了他一件,俩人聊了半天,我那朋友开心了一路,好几年了还老提这个事儿。
段永平:你这个朋友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