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季琦 《酒店考察之——日本的酒店》
(2009-03-12 17:28:12)
标签:
杂谈 |
在日本的第一宿特别有意思。
去的时候跟日本的朋友讲,我们要考察日本旅馆对空间的利用,因为东京比香港地价更高,应该在空间利用上更有高招。
我们下飞机拿了行李,七绕八拐到了一个在地铁口上面的高档楼宇,怎么看也不像经济型酒店。我跟同来的日本朋友说:参观公司应该是明天吧,怎么今天就来了。他说:我们先住下来。也就没多问,跟着他走摆,总不会把我们卖了。
到了一个象超市出口一样的地方,寄行李,脱鞋,每人领一把钥匙,进房。哎!怎么是同一个房间?当我们进得门去,都笑弯了。原来就是著名的“盒子旅馆”,或者叫“胶囊旅馆”:象集装箱一样,一排6-8个“盒子”,一个房间有好几个这样的“集装箱”,上下两层。只容一人进去,进去后发现一切都很齐全:日式榻榻米,空调、新风,电视,闹钟等。拉下门帘居然别有一番洞天,象小时候在被窝里躲猫猫,很有意思,安静、隐私,也很有安全感。晚上睡觉那个呼噜声很响的兄弟也在,居然没有影响同行的日本友人睡觉(因为我是影响不到的啦),看来隔音还是可以。
这家“盒子旅馆”实际上有点类似中国的大浴场,男女分开,有大浴场一样的洗澡区域,还有搓背等服务,居然都是女的,但都是四五十岁的老太太。心里纳闷;日本老太太应该很有钱,怎么到这儿来伺候大老爷们?一问才知道都是从韩国来打工的。试了一下,平静、专业、敬业,没有性别差异的感觉。许多上班族,就住在这样的旅馆里,省得乘很远的车回家,省时又省钱,倒是方便。
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早餐也特别有意思。只有米饭、纳豆、酱汤,再加一个生鸡蛋。我想这怎么吃?在日本友人的指导下,将鸡蛋打到饭里(不用担心三聚氰胺等问题,日本的食品非常干净、健康),将纳豆和进来一起拌饭。我试了一下,特别好吃,吃完了再喝一碗酱汤,觉得神清气爽。看来早饭东西不在多,关键在于品质。回国后我也试着这么吃过一次,味道就是不对,主要是米饭和日本的不一样。那时还不知道鸡蛋有三聚氰胺的问题,现在我是试也不会试了。
一般中国人对于日本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但我觉得首先是要了解和认识他们,能够看到他们的优点和强处,并且能够学习和吸收,才有机会超越他们。
在日本有规模的是一家叫Toyoko Inn的经济型酒店连锁,有100多家。考察了他们的一个店,对空间利用的特点,一是在于使用整体卫生间,很紧凑,面积很小,但是居然带浴缸,这和日本人对洗浴的偏执有关。二是对空间的利用,比如在床底下放置行李,在墙上放书和电视。
这家公司做了很多年,也在东京上市,不知为何规模并不大,可能日本的环境不适宜这类酒店的发展。据说最近几年东京流行在中高档楼宇里面改造商务经济型酒店,价格也不高,但看上去档次很高,周边配套也很好。我们也去看了一家,真不敢相信是一家经济型酒店,但卖价确实比我们住的Toyoko Inn没有贵多少。
PS:日本的早餐可以借鉴开连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