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 《礼记》
(2014-07-26 16:03:01)
大同 《礼记》
转载▼

一、选择题
- 《礼记》成书于:西汉中期。
- 《礼记》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
- 关于大同世界的美好理想源自:儒家。
二、分析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
- 矜:同“鳏”,无妻或丧偶的人。
- 独:老而无子的人。
- 分:职分,职业。
- 归:出嫁。
- 货:财物,物质资料。
- 弃:遗弃,抛弃。
(2)翻译划线的句子。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运行的时代,天下为全民共有,推选有贤德和有才能的人参与管理,讲求诚信,谋求友爱和睦。
-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他们自己的父母双亲,不只是抚爱他们自己的子女,使老人们都能安享晚年,壮年们都能被任用以尽其能,年幼的儿童们都能健康成长。
-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因此邪恶的图谋自然被抑制而无法实现,盗窃抢劫的恶行自然不会发生,因此外门不用上栓紧闭,这就是大同世界。
(3)分析概括这段文字中所指大同社会的主要特点。
“大同”社会的主要特点:“大同”世界是“大道之行”的时代,是“礼”自然运行于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人欲与“礼”自然融合、人自然顺应“礼”的时代。
在社会所有制与政治目的上,“大同”是“天下为公”;
在人事制度上,“大同”是选举制,传贤不传子,选贤与(举)能;
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大同”是人欲与“礼”(天理)的自然融合、人自然顺应“礼”(天理)的时代,“大同”是“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在物质文明建设上,“大同”是“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4)挑出这段文字中的排比句,并分析其效果。
如“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运用排比,相同的句式紧密排列,一气呵成,感情强烈,气势充沛。
2.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
- 隐:消失、消逝。
- 家:家族。
- 池:护城河。
- 固:坚固。
- 作:起。
- 兵:战争。
- 殃:祸殃。
- 小康:康安,依礼而治的小安社会。
(2)翻译划线的句子。
-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用礼正定君臣的名分,用礼加深父子新情,用礼使兄弟情谊和睦,用礼使夫妻感情和谐。
-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用礼表明道义,用礼考察诚信,辩明过错,以仁爱为典范,讲求礼让,向民众明示为人行事的常规。
(3)分析概括这段文字中所指小康社会的主要特点。
“小康”社会是“大道既隐”之后,圣人对“礼”特别提倡的时代,是圣人用“礼”约束人欲、治理天下的时代。
在社会所有制与政治目的上,“小康”是“天下为家”;
在人事制度上,“小康”则是世袭制,“大人世及以为礼”;
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小康”则是圣人对“礼”特别提倡的时代,是用“礼”约束人欲、治理天下的时代,“小康”是“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在物质文明建设上,“小康”是“以(礼)设制度,以立田里”;
在社会治安上,“小康”是“城郭沟池以固”,“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4)挑出这段文字中的排比句,并分析其效果。
如“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等,运用排比,相同的句式紧密排列,一气呵成,感情强烈,气势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