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路不走

标签:
日子文化历史 |
http://s11/mw690/001qxFDizy6Sedq0Hd85a&690
有路不走
——读《天幕红尘》笔记
活在工作繁乱、人事复杂的世上是很辛苦的。人就像沙尘暴中的一粒尘埃,被裹挟卷带着随波逐流,多年积淀的修养和品行已经不足以安身立命,更不为人理解和接受。没有浩然也没有晶莹,这真是一种大悲哀。
当下,至少我需要自我修复。《天幕红尘》对我就具有这样的意义。
《天幕红尘》是一本小说,豆豆著,作家出版社2013年6月首版。小说围绕着主人公叶子农不寻常的经历以及其认知,传达了一种态度和价值观。
这部小说中涉及的主要人物并不多,但身份差异很大:商人、明星、经纪人、海外学子、政客、官员,这些人因1991年8月24日苏联宣布解体的日子里一个人的自杀联系在了一起,于是在平凡又不凡、辽远又不远的时空里,慢慢展开了自柏林、纽约到巴黎、北京等地的一连串的故事。全书没有华丽的描述,没有刻意的浪漫,一切是那么自然而然,毫不张扬、不动声色。然而,其中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人格却清晰明了、峻峭卓然,“让人仿佛倾听到生命流失的声音”。这是一本新鲜、自然、理性,有“味道”、“讲理”的书。
这本书中似乎有些特别干净的东西,而这些东西绝对是值得收藏的。
《天幕红尘》最大特点是在故事中阐述了“实事求是”这个耳熟能详到麻木的四个字。主人公叶子农的“见路不走”就是对实事求是认知的一种个性符号:
“实事求是是个很大的概念,很原则,很宽泛,只是你听多了,不觉得他神到了,不觉得神道并不代表你就真懂了,更不表示你就能操作了……”
“见路不走是实事求是的通俗版,是提醒你不要唯经验、教条,要走因果,走条件的可能……见路不走是解决实事求是的可操作性问题……”
“一炷香的成本啥事都交给老天打点了……”
“创新并不是执着于新旧,而是要善于发现和创造更符合实际的方法。其本质是‘更适应条件’和‘更符合需要’的意思。”
书中有客观、冷静、平常又不平常的认识:
“在中国刚刚摆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背景下,官商对于转变观念、消除政治顾虑、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确实起到过一定的示范作用。”
“众生是立场的、利益的、好恶的,众生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众生不管你真不真理,他们只需要许诺、兑现。”
“合作不是你死我活,是利益趋同和妥协。”
书中有对人的原动力的表述:
“人是我要比你强的,我要比你尊贵、富有,比你荣耀……归根到底是我得比你强,比你强了才踏实,这就是人的原动力。所以,尊重、关爱才成了道德,而能众生平等的就不是人了,是佛,是基督。”
书中表明了主人公极具个性、理性的做人原则和态度:
“总有咱想不到和不可控的,不然咱还是人吗?”
“能让您获得优越感,这让我觉得我的穷酸也有了价值。”
“以公布猜想去贬损他人是不会让你变清白的,只能让你更卑鄙。”
“人大多都是这样的,即使是同样的错误,在指责别人的时候通常是不包括自己的。”
“我干吗非要从比谁强里找快乐呢?又干吗非要从比谁差里找折磨呢?我现在才知道清静有多奢侈,除了有饭还得有平常心……”
“我做了想做的,就受我该受的。”
“没人逼你,委屈什么?”
“如果你的脑子谁一洗就成什么样,你还有脑子吗?”
书中对所谓民主也有观点:
“没有矛盾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利用、放大社会矛盾,用所谓的民主来搞乱中国,这是成本最低、遏制力最强的利益争夺。”
当今社会,经过发酵、沉淀、蜕变后的各色人等折射出的种种光怪陆离令人目不暇接闲。有一批“精致的利己者”:高学历、高智商,善巴结和表演,既世故圆滑又老道,善于利用而没有担当。人人都是“老江湖”,遵循着各自的江湖道义和规则。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人”的铜像一次又一次被拉倒,“正道”在钱的王道面前扭曲成一副广为不齿的嘴脸,扪心自问在众人面前苍白而无聊。这是万花筒也是垃圾桶。
人应该怎样活着?这是一个值得随时思考和回望的问题。就像对《天幕红尘》中主人公叶子农的认识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诗云:“春雨混沌爽,惊雷万物喑。击节自如意,把酒谁天真?天地有百度,因果岂摇谶。轩外月如鉴,夜高风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