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年琐记­

(2013-03-01 12:56:05)
标签:

日子

杂谈

好久没来博客了。

我关注的你们和关注我的你们都好吗?

正月二十了,没出正月都是过年。过年好!拜晚年。

把正月初四写的东西拿上来凑数了。

我知道你们不会怪我。

 

 

 

过年琐记

 

(一)

    我登上回家飞机的时候,满脸是汗狼狈不堪不说,更重要的是尴尬,面对着满飞机不满的眼光,我只能边走边微微颔首,心里默默道歉,毕竟距离规定起飞时间就差五分钟了。腊月二十六的清晨,赶早班飞机回家过年的旅客充满了从机场高速路到机场候机楼的各个角落,谢天谢地,我赶上了飞机,否则,在一票难求的节前,回家就成问题了。

    说好了不用任何人接,我拖着箱子走进零下十五度的寒冷。坐上出租车,春节假期开始了。摇下车窗,深深吸一口家乡清新凛冽的空气,回家的心情通透、清纯、干净、年轻。

 

(二)

    庞龙曾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我童年的城市里没有满山遍野的大都高粱。按照前苏联图纸建造的五层红砖房的大院周边有高高的白杨,一丛丛的丁香,还有许多果园。我童年的年代是物质匮乏和精神亢奋的年代,但是,时代的烙印对于童年的记忆来说很浅淡,只记得那时全都是快乐,——简朴、单纯的快乐。

    今天,我的家乡也同国内许多城市一样,早已由水泥、玻璃组成的森林覆盖,一片错落稠密蜗居胶囊,没了个性也没了传承,看不出也感受不到城市与文明和文化有多少联系。灯红酒绿取代了红墙碧瓦,赵本山取代了样板戏,电脑取代了钢笔,交易取代了感情、攫取的目光置换了善良的眼神……时代和文明在巨大的变化中前进、蜕变——简单又复杂、亲切又陌生、兴奋也无奈。但无论怎样,家乡对我仍然有强烈的归属感。

    回家是一种洗礼。

 

(三)

    歌词说: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何止啊!

    老太太是五十年代的大学生,算是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也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善良老太太。勤俭认真、坚强笃定、不计名利地为“公家”操劳了大半辈子。非常固执得勤俭节约,非常要强得慎独,非常宽爱得对待他人。胃炎多年、血压偏高、颈椎不好、腰也常疼、眼睛也大不如前,腰已经驼成了几近九十度,尽管如此,刚强的她仍不要保姆,不拄拐杖,自己操劳生活,经营这个家。如今八十多岁赋闲在家的她,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百家讲坛、国宝档案,不时记下心得,不时提醒远方的我,又有什么新东西需要我关注。老太太是我的偶像、是我的精神支撑,也是好人的模版。我没办法也没能力用我的语言描绘她、塑造她,至少此时,我的语言很苍白、很无力、很衰败、很无奈。

    她不愿意来我这儿常住。她闲不住,而我这儿没有恰当的活儿让她做,她总是唠叨说,白天呆家里没事干很无聊。在老家不同,她有大把的同学、同事、朋友可以见面、聊天,也有许多老同志一起的社会活动去做,还有她忙不完的家务,……每年回家我都会逗逗她、“批评批评”她,有时她会耸耸肩、撇撇嘴角,有时也会开心一笑、怒目而视,有时甚至会象征性地打我几巴掌。在任何一个老妈眼里,孩子再大,也是孩子。老人是宝,老人在,家还是家,我们心里都有数,不愿意触动心中深处那根神经,实际上都明白,真到那天,老人不在的时候,家也就散了,最直接不可替代的那支血脉亲情也就干了,我们终究会变成没有爹娘的孤儿。没有什么能取代父母对自己的恩情,没有任何理由能推脱自己应对父母的关爱。今年,不管多忙,我也得多回家几次,多陪陪老太太。

老人的健康长寿是孩子的最大幸福。

 

(四)

    过年贴对联是必须的。今年的对联是我的书家好友写的,上联说:九州喜度元春日,下联道:四海欢歌大有年,联语虽放之四海而皆准,然所用笔墨老辣、沉着,笔笔不苟、字字妥当,刚柔相济、融汇贯通,深得传统书法精髓,横批四字“和气致祥”更是道出为人品德。

    说到好友必须再说几句。好友画室好书满架、名迹数幅,一管烟斗、三两好友,香茗老酒,笺素墨浓,逸兴陶然。定时,研究生前来,师徒几人,闭门谢客,净手焚香,品读共研,颐养文化。好友的字自是当下一流,好友的学养更是令我钦佩。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既有卓越学识,又有独立人格和情操,俗世嘈杂独守谦和祥瑞,“字如其人”或许在此更得准确彰显。当下社会,许多所谓书家“架撑虚空”、“腹怀糟粕”,口出玄虚,笔底画符,视世不见,唯己为尊,书风人品几乎尽坏。再视好友,真性情,真学识,出污泥不染,亭亭净植,浩荡壮怀。浮一大白!有友这样正人君子,正人正心,我心怡然。

 

(五)

    小时候,过年永远是最值得期待的。许多好吃的、新衣服、连续看电影这种快乐都要等到过年。那年头各种票证是各家的命根子,几乎你能想到的任何东西都要凭票定量购买,年货更是如此。记得当时过年,每家可以买两盒烟、一斤鱼、一两斤冬天难得的“细菜”、一点糖果和点心,赶过年买缝纫机、手表、自行车这样大件需要用许多张工业券,更要看家里有没有买大件的钱。那时是一个平均化的年代,家家都差不多,没什么大的区别。过年时,孩子可以得到一点儿钱买100响小鞭炮。那时这点儿珍贵的鞭炮是不能一下子连续放完的,先要放在暖气上细细烘烤,再一点点拆散,一个一个地拿到门外雪地里去放,如果有一个没响,是一定要找回来的,掰开再夹住另一个小鞭跑架在那儿再点着……那时孩子的快乐和对过年期待是今天的孩子们无法想象的,甚至许多八零后也无法想象。当时那种快乐早已荡然无存,同当年那种纯真、善良、清澈、质朴、关爱等一起成为了记忆的一部分。

    今天物质的丰富是儿时不可想象的,其变化之大可谓天翻地覆,其变化之快也可谓日新月异。记得当初有个段子说:俺们刚吃上肉,你们又吃菜了;俺们刚娶上媳妇,你们又独身了;俺们刚吃上糖,你们又开始尿糖了……从吃不饱到吃饱,从吃饱到吃好,从吃好到吃出营养健康,转变的速度可谓越来越快。

    今年家里的年货不算少,除了我带回来的干果、腊味、枸杞、霍斛和灵芝外,都是我还没回来时,朋友们就已经拿来送给老妈的:查干湖的大鱼,黄海的对虾,农村的土鸡、猪蹄、大肉、血肠,地道的干豆腐、榛蘑、木耳,还有南方的笋干、火腿……。食品安全越来越让人发愁的时代,朋友们拿来的都是地道的土产,无论珍贵、平常,都是厚重的真意和感情。我常年不在家,家里的老妈全靠朋友们照顾,每每提及,老太太总是唠叨不停,夸朋友们比我这个亲儿子做的到位。朋友处到这份上一定是一辈子的——没有血缘的亲人。

    家里人少,也没有出去吃馆子的习惯,除夕年夜饭向来在家里解决。今年,我起草的年夜饭菜谱被老太太改了好几稿,最后被删减到:熏卤以及蘸酱拼盘、木耳白菜、鱼、虾和松茸汤的程度,我被搞得哭笑不得,年夜饭成了符合今年勤俭要求的官饭,真真只剩了四菜一汤,道是省下了大量洗摘切剁和火油的繁复。也罢,当着历经风霜雪雨的老太太,讲什么都多余。年夜饭是仪式、是心情、是亲情、是简单的安逸。老人家高兴就行。

    收拾,收拾停当,先烧水泡茶,接着包饺子,大肉鲜虾韭菜。就着饺子的香、鞭炮的响、春晚的闹、短信的忙,合着温暖踏实以及内心深处的哪丝淡淡的伤感,年过了。

 

(六)

    尽管我的日程紧,但除了在家陪老人家过年,与同学、朋友的聚会是必须的。同学、朋友们年纪都不小了,干的也五花八门,完全不是所学专业所能囊括。社会上叱咤多年后,各位都平和了许多、厚实了许多,不酸不俗,大雅大俗,个别几位更是大有淡泊祥宁的气象。大道理没人讲了,小感动比比皆是。实的多了,虚的少了,回忆的多了,展望的少了,执手保重身体的多了,谈钱的少了。在这里,话说的都很直接、真诚,事儿办得都很无私、阳光。没有官场上的拐弯抹角、虚头八脑,没有社会上的道貌岸然、虚伪狡诈。率真的性情和消磨半生的模样,不改的乡音和花衰的鬓发,借着酒、茶调和在一起的热闹、温馨、真诚、有趣,可爱亦珍贵。泡茶手谈听琴以素养,吃肉喝酒畅叙必醉情……这完全不是应酬,是亲聚。诚挚的友情如同寥寥几笔的写意山水,简约不简单。

(七)

    时间真快,一转眼我又回到了我工作生活的城市。当火车进入站台,夜色已经笼罩了这个没有星光只有灯光的城市。一年到头路上的拥堵短暂消失了,空气也不错,完全没有十多天前的那种阴霾。这里也是我的家,只是不知为什么显得多少有些陌生而无情。我饿了,刚刚离开家里的那个不华丽但温馨的年,就开始后悔没有多吃些妈妈做的再普通不过的菜饭了。

 

    进屋开电脑,从相机里把照片转存出来,也把癸巳年春节的这些真实的碎片记忆存好。

    下一个癸巳该是太过辽远不属于我的日子了。

 

 

癸巳正月初四丑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下雪了
后一篇:先生的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