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这儿的出租车

(2012-05-08 11:30:57)
标签:

杂谈

日子

http://s3/middle/4dfbb8a0tbf7e07ce02c2&690《中国经济周刊》封面截图



日前,参加完聚会星夜返回北京,没通知接站。周一早晨7:40左右在北京站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回家?

站前广场就有地铁,但此时的地铁里一定会把人挤成相片。附近也有公交车站,人依旧很多、很挤,且我也不知道该怎么乘车、倒车。等出租车吧,人很多,车很少,没一个小时以上的耐心是打不到车的。一般我会走过人行过街天桥,到车站对面去打车,那里相对方便快捷,可这天早晨不行,人还是太多。接着走,走到长安街的北面,一直走到交通部和国际饭店之间的路边,等了十五分钟终于等到了一辆空车。嗨,真不容易。

 

我在出租车上习惯与司机有一搭无一搭地闲聊,主要是闲聊他们的事儿。正好看到《中国经济周刊》的封面,于是整理了这几年同出租车司机们聊天的一些概念性结论,贴在这做个记录:

 

1.全部司机均认为出租车公司太黑;

2.大多数司机认为很累,份钱过高,活儿不好干;

3.大多数司机为双班制(休人不停车),双班制以大班(24小时一轮换)为主,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减少份钱负担、增加收入;

4.双班制是公司的要求;

5.绝大多数双班司机交车时间为中午或晚高峰时段;

6.绝大多数司机净收入在2000元以上;

7.大多数司机为北京周边郊区县的“农民工”;

8.一半左右的司机认为去机场是好活儿(路途长、不堵车);

9.趴活儿的司机基本不扫街,扫街的司机基本不趴活儿;

10.大多数司机不会主动给你燃油附加的三块钱发票;

11.有人说出租车司机没人愿意干,有人说想干的人大把;

12.绝大多数司机开车很规矩,几乎百分之百的司机都会打表;

13.绝大多数出租车比较干净;

14.感觉最好的出租车公司是“首汽”;

15.“拼车”现象极少;

16.拒载多发生在傍晚下班高峰和恶劣天气发生时;

17.绝大多数黑车集中在火车站、四环外地铁口、大型小区门口。

 

在外地也打车,但相对少,完全不了解相关情况。各地对出租车的设计思路不同,管理方式不一、运营方式不一,结果自然五花八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深入,开出租、打出租一定会出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

打车人能快捷方便打车,开车的人能安全踏实开车,看似简单,实际上一大堆具体的事儿。

该谁多花点脑筋研究解决点实际事儿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砚(7图)
后一篇:今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