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旅游生活文化 |
北京没有春天,往往从寒冬一下子就来到了夏天,从大衣一下子就到了短袖。北京的春天是一个季节的概念,刚听说玉兰开了、桃花开了、杏花开了,等你放下手里的活,活动一下老损的颈,拿起相机出去的时候,春天或许已经由嫩黄变成了油绿。
乍暖还寒,抓紧时间就近看春,柳绿才黄半未匀的后海边上已经人头涌动游人如织,“海”的称呼可以看出北京是真的缺水,“中南海”、“北海”、“什刹海”和“后海”,字面上北京的水该有多么旺盛,殊不知,所谓的“海”只是一汪小水面,最多也就算一个“塘”、一个“泡子”。物以稀为贵,除了“中南海”是政府所在地只可远观外,北海是公园,而什刹海和后海早已成了北京的重要景点,成了游客和“泡吧一族”经常光顾的去处。天安门、长城固然壮观雄奇,北京的胡同和那片叫“海”的水的周遍,也承载着许多老北京的印记,有时间转转也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白天的“海边”是一种景致,到了夜幕低垂,海边更变的流光异彩歌舞升平,无论冬夏餐厅酒吧的色彩还是不同又相同的背静音乐都会让人迷醉,这里的夜晚没有静,就算是一个静吧也会通过所有细节勾引着心底的亢奋。亦或大雨、大雪等极端气候时,这里会安静、会找到本来的意味,我太懒,不知道。
不过,中国的人太多了,可以多到把景色淹没,可以多到无法责众,心中的那点刚刚升起的感受能让许多痰、垃圾等恶心死,景色淹没了没关系,还有可以找到的时空,心情被恶心了,就很难修复成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