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即是家
标签:
生活杂谈文化休闲 |
今年九月,北京的天气真好。忽而雷声大作疾风阵雨,忽而阳光明媚中吹过半点微凉,清新空气的日子多的让人不敢相信。
尽管天气好,但这几天新闻带来的不爽确实不少,参了“药”的奶粉最毒,1900多点的股市不吓人害死人,可恶的山西溃坝死了许多无辜,这一切与心情不符、与气候不符、与残奥会的大环境不符,尽管不知道这许多不符是否真的无可奈何。
个人的意气在现实面前就剩了点愤怒和无奈,乘没人的时候,嘴里冒出点带有脏字的话。
还是自己找点自己能够做主的事情来做吧。把没有休完的假再休一天,把天气和季节带来的美好延续下去。
这种天气里应该荷花池畔听蛙,山间古刹闻蝉,可这些城市中没有,即使有,也被水泥熊猫垃圾桶和比蛙和蝉更多的游客包围的早没了意趣。
本想去大觉寺躲一天清净,然早晨起来天阴似有雨,加之汽车“单双号”的限制,无奈只好打消念头。转念一想,足不出户独自享受清闲亦属纯粹。于是打定了窝在屋里的主意。
煮好白粥,任风吹过房间,在客厅权做茶几的樟木箱上摆一碟橄榄菜,一枚煮蛋,再慢条斯理的剥开几只汕头送来熟后晾干的大虾,再来半块不甜的月饼,美美的吃我的自助早餐兼中餐。吃罢也不收拾,不用管的自由自在很自由和惬意。真怀念没有污染、不知癌症、没有尘劳的岁月。
窗外几百米外就是残奥会马拉松的线路,透过房屋和树的缝隙,会瞄到许多人聚在那等着感受热闹,可热闹是他们的。
泡好茶,信手从想看的书丛中抽出一本,翻开扉页,那枚“知与不知”的鲜印格外耀眼。舒坦在沙发里,慢慢品读那些文字勾画的世界和世界中的故事,由着性子联想书中的言外之意,体会那些人和事的玄机。抛开诸多刻板和程式,融入一团清净。
电话响了,新设的铃声是安德列·波切立“被上帝光顾过”的声音,我喜欢。好友从远方传来问候,寥寥没有客套的数语,直白的血脉相连,只有真诚。挂断电话,猛又想起些许,急追短信:“列书单,教无类。有功!”忽而,想到一句“拍马屁有功”,不禁失笑。于是,又拨了一个号码,拍了一个“马屁”,“耐寂寞而不热衷,处繁华而不没落”真不是容易的事。
“近看是血,远看是花,鲜血鲜花都罢,江山美人皆图画,墙上挂。”不知怎的,想起了这么几句。咳咳,尽管“奈何多不入眼,直白不懂文章”,但有时还要“装”,不纯粹,没办法。读了点书事儿更多。
放下书,拿出一方巴林石章,迷起眼睛送到阳光下品查一番,虽觉品象一般、材质一般、手感一般,但如此三般还是不愿释手,拿出细细的水砂纸静静打磨抛光,节律如同古董座钟的钟摆,很是平心静气。
心安就好。不知几时读到过一句话“心安即是家”,于是想着用打磨好的石头请谁刻这句的一闲章,最好是朱文铁线,应该不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