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偶然拨弦三两声

(2008-07-24 11:19:58)
标签:

文化

情感

杂谈

休闲

偶然拨弦三两声

 

杭州去过三次。

第一次是十一年前,那次是去绍兴路过杭州,中午有朋友在楼外楼请吃饭,我则顺着饭口粗粗去逛了一墙之隔的西泠印社,对杭州的印象不深,留下了十年后的相约。第二次是四年前,从上海过去,在杭州的望湖宾馆小住了几日,过了几天惬意的日子,留下诸多美好的记忆。此次杭州之行是第三次。

 

 

杭州城市变化很大、很快。湖景的楼盘已成天价,工薪阶层已经远远不能奢望,一般大款级人物也难以问鼎;湖边餐厅、酒吧装潢考究、位置幽雅,没有灯红酒绿的闹市的气氛,反到透着儒雅的格调或些许暧昧……

杭州很人性化,在城市中主要路口,都在自行车道上等红灯的位置为人们搭起10米长、车道宽的遮阳棚,以为骑自行车的普通人遮挡烈日骄阳。

杭州文化积淀厚实,西湖之典,梅家坞之茶,灵隐寺之香火,白娘子和许仙之传说,苏轼、白居易、秋瑾、苏小小、岳飞、武松等之人物,西湖醋鱼、龙井虾仁等名肴……说起这儿的文化,诸多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都赞美过、描述过、感叹过、记录过,我自愧不如,就不多废话了。

 

尽管此次杭州行日程颇紧,但还是忙里偷闲愉悦心情:龙井问了茶,楼外楼用了餐,漫步了长堤,参观了西泠,把玩了上好的寿山、昌化,可谓不虚此行。

偶然拨弦三两声(这是一方书上有记录的清朝浙江昌化石章,近年来几经易手,价格不匪)

 

 

当地朋友很热情,公务一完,既刻驾车带我进山,忽一峰回路转,我们已经在翠绿的环抱之中了。

远离了喧嚣的尘世和攒动的人群,一阵轻风摇灭了众蝉的合唱,几声鸟啼也难唤卧在我脚边球球(主人的犬)的盹意,尽管这里不是深山,手机却没有信号,于是更凭添了身处世外的感觉。

偶然拨弦三两声

卯榫轩的主人原来是茶研所的研究人员,远不同于一般茶农,理论实践兼备,我们聊的很放松、很投缘。“雀舌”一斤应该有多少颗茶芽?龙井成茶究竟该如何查看好坏?龙井茶的保存方法?温度、湿度、含水量、茶多酚、氧化、口感、农药……问的多,学的多,学问多了去了。

问茶如参禅,要的一个静和境,茶在品不在喝,人在闲不在躁,热闹不得、污秽不得。散淡的坐在卯榫轩中,一道道品味着山溪水冲泡的各级龙井,轻松、随意的交谈中,浙江普通话成了最舒坦的慰籍,人与人之间也散发着幽幽清香。

不必为买茶而品茶,不必为口渴而畅饮,默默的迷醉其中、悄悄的寄情山水,不知是山水融化了我,还是我自己融化了。惬意悠然而生,人好象也升腾起来,有了些风吹幡动的飘渺感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楼外楼,这个茅草棚下三张饭桌的湖边小店已经发展成了西湖边独占一隅的著名馆子,风风雨雨已经过了160年。160年美了多少人的嘴,费了多少人的腿。

偶然拨弦三两声

楼外楼中午食客很多,大多是慕名而来的外地人和旅行团,翻台率很高,看的出酒楼的效益不错。店堂、包房名人字画点缀其间,面对西湖一侧则是大玻璃窗,可供人们远眺近观。

偶然拨弦三两声

躲避喧嚣,我们定好了大堂中凭窗的一个角落位置,除了每人一只冰啤酒外,还点了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宋嫂鱼羹、西湖纯菜汤、白果鱿鱼小炒等三菜两汤,东坡肉大家都反对,于是就算了。吃不重要,借吃品味点儿文化味道还是有点意思。我们几个官不官、商不商、土不土、洋不洋的人平日灰头土脸一身尘埃,今天心游万物,淡定平和,多了昆曲样的温润。临风莫试英雄泪,把潮湿的眼转向浩淼烟波,就着醋鱼的酸甜和啤酒的冰涩把闪过脑海的峥嵘岁月回味,人生真的如梦。

 

把电话打给那年约定的哥们儿,十一年后,我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