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始股(“六一”记)

(2008-06-02 16:53:05)
标签:

杂谈

孩子

教育

原始股(“六一”记)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过的很平静。

5月31日,同学打来电话说有晚上四川籍演艺人员在世纪剧院义演的票,问我是否要去看,但是这段时间我已经倍受地震折磨,加上日前外出刚归,也想休息,婉言谢绝后,选择留在家里独自静养。

选择静养并不耽误思考,休整疲惫不影响意识的流动。

 

我总认为:孩子就是家长一生不能买出的原始股,意味着家长将得到潜在较好收益。

 

生孩子成本很低,如同最开始的原始股的购买;养孩子花费大量心血,如同每天关注大盘涨跌,宏观经济强弱,不时有疲惫、有快乐、有崩溃、有满足。生养一个孩子到头来总是有收益的,这种收益要么是物质加精神的,要么是其中的一种,要么是一种难言。

 

四个孩子

 

C 是个女孩,较瘦弱,性格文静,不算漂亮,很懂礼貌,有较强的自立性。

C的父亲是省城的领导,母亲是医生。C从小学到高中家里除了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外没有额外的财政支出,她一直做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也很优秀,高考那年,C所在的重点高中保送她去清华大学,可她居然拒绝,在家复习半年托福,全额奖学金考上了美国的一所著名私立大学,于是远走美国,开始了一个全新的生活。记得在首都机场送她出国的时候,他的父亲最后紧紧地握了一下她的手,目送她走出国门。事后,他父亲说:父亲在这个时候应该给孩子坚强的力量。

C大学四年没有回国,但期间当助教赚的美圆却每年一次如数寄回了家……当她四年后归来的时候已经是美国哈佛大学的金融硕士了。回国的当天,我们一起吃饭,C仍然穿着四年前出国时的那双凉鞋,我问:怎么还是这双鞋?C说:这双鞋是妈妈给买的,也没穿坏,所以就还在用。

现在的C早已博士毕业,在国外一家著名金融机构的香港分部从事对冲基金的管理工作。年初见到她时还是旧时的样子,还是微笑着叫一声“叔叔”,尽管身体仍属单薄,但已经成为一位成熟且有成就的女性了。C的丈夫是她高中时在全国学联干部夏令营认识的大连小伙,两人恩爱如处。

这样的孩子很平凡,没有更多的轰轰烈烈,但人生的每一步走的都很周正。许多家长都想有这样的孩子,享受这样孩子成长的过程。确实,C的学习和身心的成长过程都没有让家长操心,但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孩子独有的悟性可学但很难可及,或许这就是天才吧。

 

Q是个男孩,现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就读,大学二年级。

Q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他的父亲一手培养出来的。Q的父亲是一所大学政治思想方面的博士生导师,他当过大学生的辅导员,做过系里的书记和学校党委的副书记,许多他的学生一直认为他比较“左”,可就是他,从Q幼年时就按照自己的思路制定教育孩子的思路和办法,把自己的儿子当成了成材的试验田,阳光雨露辛勤浇灌,没成想,在当下如此纷繁杂乱的世界里,居然也造就了一个好孩子。Q的父亲对Q最重要的教导是:要讲道理,要有目标,要多问为什么。现在的Q在北大仍然是高才生,仍然有计划的打篮球,参加体育锻炼,仍然保持学习时的专注与高效率。

诚然,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重要的基石和指导作用,但孩子的基本素质却是最重要的,不能忽略了孩子的可塑性。或许Q的成长并没有更多的代表性,但因材施教是许多家长多有忽视的重要问题。

 

F今年高考,父母离异后,她同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在银行做管理者,平日很忙,从小她就受到来自外祖父、外祖母的许多疼爱,然而,单亲家庭并没有影响到她对学习的热爱和生活的热爱,也没有养成娇生惯养的习气,更没有影响到她开朗的性格。

F从小就是个听话的孩子,也是善于交流的孩子,不仅善于与同学交流,也善于与她同母亲和母亲的朋友们作大人般的交流。她喜欢提问题,能清晰地组织语言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明,且很有感染力。原来我一直以为F会去考文科类的专业,但她却选择了数学,我同她聊天,语中流露出数学很枯燥的态度,她却睁大200度近视镜片后面的眼睛,真诚地对我说,数字就象她的朋友,她们一起游戏的快乐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F有开朗和坚强的个性,有不服输韧劲,这可能也算生活带来的早熟吧。现在18岁的F出落的楚楚动人,许多男孩子都想与她交朋友,可她却不为所动,或许父母的离异还是给当时很小的她造成了一些创伤。F的美中不足是不善于锻炼身体,但愿她早些自己领悟到身体的重要。

F的最大特点是学习最快乐;F的最大烦恼是总感到时间不够用;F的高考目标是北京大学数学系。

每次见到F我都有两种感情纠缠在一起,一种是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一种是心中隐隐的酸楚。待她考试完,我会满足她提过几次的一个愿望:舅舅,带我去爬一次金山岭长城吧。

 

小C今年5岁,健康率真、虎头虎脑、精力过人。小C的父母晚婚,婚后第二年有了这个大胖小子,乐极。而小C自然从小就受到爸妈、爸爸的爸妈、妈妈的爸妈以及许多亲人的悉心超级关爱。

谁都知道,这年头独生子女的教育难,小皇帝们上有爷爷、奶奶当靠山,下有众多小皇帝攀比,从小就知道当老大的威风,一批小皇帝们叱咤风云、说一不二,难伺候、难对付。可小C不一样,他愿意看书。平常八面威风的小C,只要一看上书就向换了一个人,安静、专注、动脑筋、提问题。

孩子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晚上吃完饭,大都会各自守着自己的桌子安静的读书,于是小C从小就也形成了习惯,看书、听大人讲故事,稍大些时,父亲领着他去书店,书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孩子也就跟着难能可贵的读几个小时的书。这使我联想到钱钟书先生一家人的习惯和生活,读书、作文之间的从善如流,做人做事的不卑不亢。你看,习惯和影响多重要,真是身教重于言教。小C这孩子至少将来上学时不用大人逼着学习了,省了多少事儿,未来将多么被人看好。

 

 

除了小C外,上述四个主角中的三个已经不属于儿童,但从广义孩子的角度来讲、从教育的角度来讲,今天的记忆有思考的意义。

其实,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成长道路不同,家庭环境迥异,反差之大、意料之外往往瞠目,瞠目以外少不了叹息和暗暗的摇头、少不了欣喜和默默的赞许。

多希望各自的原始股都能有好的结果,但公司倒闭、违法乱纪的也确实不少,还有象汶川地震这样不可预料的天灾人祸,有些痛苦实在难免,这很遗憾。

 

祝福所有孩子和所有曾经是孩子的人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次生联想
后一篇:梦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