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的一面什么镜子 ——兼谈北大留美博士写万言书谴责父母

标签:
教育 |
分类: 亲子教育 |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那么,这是一面什么样的镜子?
有的父母非常优秀,为人处世都游刃有余,但是他们的孩子非常平庸,平庸得让人觉得:这是他们的孩子吗?上世纪,有的农村父母一辈子大字不识一个,也不知道什么教育方法,对孩子只有一个:“放养”。可是,他们的孩子非常优秀,优秀得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两种情况,孩子分明就是父母的“哈哈镜”。
当然,孩子在更多时候,充当了父母的“放大镜”。有的父母一辈子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的孩子却激情四射,活力无限。这孩子不过是将其父母灵性的一面充分展示而已。有的父母极有修养,俨然是绅士和淑女,但是他们的孩子非常粗鲁。这孩子不过是将其父母内心放肆的欲望尽情释放而已。
很多时候,孩子还是父母的显微镜。说“显微镜”主要是针对细微的人际关系而言的。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一些细微或独特的方式,往往和父母的教养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父母在人际沟通中容易情绪化,喜欢走极端的,一般来说,孩子很难幸免。父母在人际关系中八面玲玲,左右逢源的,孩子往往非常精明。父母喜欢操控他人的,孩子表现出来也会很强势。当然,如果孩子长期被父母操控,孩子就容易走向强势的反面,变得极其懦弱。父母极其懦弱的,孩子常常不敢对他人说“NO”。父母仁爱的,孩子就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这面镜子,反映父母的会越来越少,而反映社会的会越来越多。
北大的留美博士写万言书痛斥父母在其成长过程中操控自己,我觉得,这个博士的行为应该是当前社会的一面镜子,就如同列宁说“托尔斯泰是俄国的一面镜子”一样。
从留美博士这面镜子中,我们应该发现:心理学乃至许多科学正逐渐成为人们谴责他人的工具。科学离开了文化(特别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孝文化),只会将我们引向歧途!留美博士利用心理学知识谴责父母,是他长期心理失衡所致,无需大惊小怪。可如今,那么多人被北大留美博士的头衔所迷惑,附和其谴责,转发其谴责,则是当前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无规则无理性的表现,这才是应该引起我们警觉并深刻反思的地方。
《父母课:教养心理学四步实践法》:一个系统而实用的教子方案,让天下父母不再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