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剩男剩女在青春期有征兆吗?

(2017-04-12 10:39:25)
标签:

情感

分类: 恋爱心理

   有一天,路遇一位故人,聊到了他的儿子。他介绍说,他的儿子名牌大学毕业后,在某国企从事科研工作。还有几年就要“三十而立”了,却还没有女朋友。我说,他可能谈了朋友了,只是没告诉你罢了。“哪里?我儿子什么都和我讲的。谈了朋友,不会不告诉我的。”

我说:“那是,我记得你儿子从小就很乖的。”

“哪里?我儿子高二到高三两年,就像变了个人,脾气很坏。让我头疼了整整两年。可能是初中没有逆反,高中要补上吧?”

我说:“那是,高中学习压力那么大,那些压抑的负面情绪不向父母宣泄,又向谁宣泄呢?”

晚上回家,向妻子提起了这件事。我说:“他高中的逆反与他后来成为剩男还是有一定关系的。他高中的逆反,据我推断,其实就是情绪管理出了问题,是他无法在较大的学习压力下调节好自身情绪,而只有以发脾气的不当方式来宣泄情绪的表现。他在情绪调节方面其实是有缺陷的。而一个人要想获得美满的爱情,就必须有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也就是说,他被剩下来的原因可能就是他的情绪调节能力不够高。”

那么,情绪调节能力偏低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脾气暴躁,喜怒无常一一这是情绪控制能力有问题,就如同汽车的刹车有问题一样,该刹车的时候却刹不了车。情绪调节能力差还有一种表现,就是过于理智一一这是调动情绪的能力有问题,就像汽车的发动机有问题一样,要启动的时候却不能及时启动。

情绪调节能力差的人往往不是“情绪发动机”出了问题,就是“情绪刹车”出了问题。也有极少数人是“情绪发动机”和“情绪刹车”都有毛病——这种人就是传说中的无法与人相处的人。这样的人,是很难找到心仪的伴侣的。即使找到了,也极难长久。

这里所说的“情绪发动机”和“情绪刹车”合在一起,其实就是“管理情绪的能力”。也就是说,情绪管理包括了情绪调动和情绪控制两个方面。

剩男剩女在青春期有征兆吗?

    先说情绪控制,情绪控制又包括三个方面:情绪觉察、情绪表达和情绪宣泄。

情绪是一个人最真实的存在,也是最隐秘的存在——隐秘到连自己也常常被欺骗。面对婚姻,我们常常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内心会感到焦虑,但是,有人会忽略内心的焦虑,对自己内心的焦虑视而不见。这就是情绪的觉察能力不强。有时,我会将工作中产生的负面情绪带回家。回家之后,看自己的配偶怎么都不顺眼。有足够觉察能力的人,就会马上意识到:这些负面情绪和配偶是没有关系的。而那些觉察能力太低的人则会固执地认为:这都是配偶的错!是配偶令他(她)生活在痛苦之中。

情绪觉察是情绪管理的前提。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内心的情绪都觉察不到,或者说觉察出现了偏差甚至错误,后面的情绪管理就成了空中楼阁了。

觉察自己的情绪,一定要善于体察自己内心那些转移的情绪,因为情绪是非常容易发生转移的。

某个夏日,我去早餐店吃早点时,一个老年妇女在旁边不停地嘀咕这太让人气愤了!太让人气愤了!”原因是她吃早点前就交了钱了,可她吃过早点之后,店老板又找她收钱。虽然通过她的解释,老板想起来了,确实是收过钱了,也没再找她收钱。可她还是不停地埋怨,即使是老板、老板娘,还有老板的女儿一起解释和道歉都没有。不仅解释没有,似乎越解释,她的火气越大。天气本来就热,听她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吃早点的人都感到很烦躁。可是,她这么大年纪,旁边的人又不好说什么。

      我赶紧走到店老板身边,悄悄地说:“您不要解释什么了!什么都不说!让她说就好了。”老板也发现解释没有用,就不再说话。而那个老年妇女发现再没有人接她的话,很快就停止了埋怨。

这个老年妇女就是不善于觉察内心情绪的人。

      其实,她的埋怨并不是因为老板的失误——老板的失误根本不是什么问题。那么多人来吃早点,失误是很正常的,何况老板还一再道歉呢!她的埋怨是因为她内心淤积的负性情绪一直找不到出口。早餐店老板很不幸地成了她负性情绪的出口了。这负性情绪,很可能是她在家庭中所产生的负性情绪转移而来。可惜的是,她没有觉察到这一点,店老板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另外,我们还要体察那些具有自我欺骗性质的情绪。

有时,我们会非常讨厌某个人,而这个人并没有什么令人特别厌恶的地方。这时,我们就要体察自己的讨厌情绪究竟代表了什么。有时,这种讨厌,可能代表的是怨恨。因为喜欢对方,渴望得到对方的关注和关心,却又长期被对方忽视,因而由爱生恨,由恨生厌。也有可能确实讨厌对方。不过,讨厌对方很可能是讨厌自己的表现,因为对方那种讨厌的特质正是自己身上所具有并极力想回避的特质。也就是说,是因为对方和自己一样,所以才讨厌对方。比如,吝啬的人就特别讨厌别人吝啬。以上这两种讨厌所代表的,都是不成熟的人格。

情绪如洪水,宜疏不宜堵。控制情绪,绝不是压制情绪,而是适当地表达和宣泄。

表达情绪,主要是用语言来表达。用语言表达情绪,最好的方式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尽可能客观地描述自己内心的感受。这种描述,不仅要客观,更要形象而具体。在这方面,文学家(特别是诗人)表现得相当出色。“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些句子都是准确表达内心情绪的典范。实际上,一个人情商达到极高水平的时候,他(她)一定会变成一个诗人——至少是具有诗人的气质。

虽然说表达情绪也有宣泄情绪的作用,宣泄情绪也有表达情绪的效果,但是二者还是有明显的区别。表达情绪相对比较理性,而宣泄情绪相对来说,是比较感性的;表达情绪一般离不开语言,而宣泄情绪可以离开语言,比如仅仅是大哭几声,就可以起到宣泄情绪的作用。

宣泄情绪的方法有很多。有的人会痛哭一场,有的人会找好友诉苦一番,还有一些人会听音乐,散步或适当地玩一些攻击类的游戏等。比较糟糕的宣泄情绪的方式有喝酒,吵架,打架,甚至自杀。值得注意的是,宣泄情绪的目的在于平复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好过一点,让自己更有能量去面对未来。如果宣泄情绪的结果只是暂时逃避痛苦,过后需承受更多的痛苦,这便不是一个适宜的方式。

宣泄情绪之后,一定要及时思考:我为什么这么难过,这么生气?我怎么做才不至于重蹈覆辙?怎么做才能降低我的不愉快?我这样宣泄情绪会不会带来更大的伤害?只有这样去思考,我们才能控制情绪,而不至于让情绪来控制我们。

仅仅是控制情绪,还不能证明你是情绪的主人。要证明你是情绪的主人,你还得要学会及时调动自己的情绪,要随时掌控自己的“情绪发动机”。

关于情绪的类别,长期以来说法不一。我国古代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说。美国心理学家普拉切克提出了八种基本情绪:悲痛、恐惧、惊奇、接受、狂喜、狂怒、警惕、憎恨。虽然类别很多,但一般认为有四种基本情绪,即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而根据情绪状态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情绪又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一个在单位受到表彰的人,觉得心情愉快,回到家里同家人会谈笑风生,遇到邻居会笑脸相迎,走在路上也会觉得天高气爽;而当他心情郁闷时,在单位、在家里都会情绪低落,无精打采,甚至会对花落泪,对月伤情。古语中说人们对同一种事物,“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就是心境弥散性的表现。心境的长期性是指心境产生后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人的情绪表现。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则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

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处于心境的状态下。激情状态是很少的,而应激状态则更少。如果激情状态长时间出现,会令身体不堪重负,影响到身体的健康。而经常出现应激状态,则会直接威胁到身心健康,甚至会出现身心障碍

我们每个人时刻都处于情绪状态之中。我们常说,某人没有情绪。这句话准确的表达应该是,他(她)的情绪处于积极、乐观而平静的心境状态。或者说,他(她)平静的心境让别人感觉很舒服,舒服到甚至感觉不到他(她)的情绪。

我们说要调动自己的情绪,也不是从“没有情绪”到“有情绪”的过程,而是从一种情绪状态及时进入另一种情绪状态的过程。

生活中,我们最需要调动的是从负性的情绪状态(比如悲伤、愤怒的状态)进入正性的情绪状态(比如喜悦、感恩的状态)。

剩男剩女在青春期有征兆吗?

   负性情绪对我们也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但是,长时间在负性情绪中无法自拔,就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人际交往,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甚至会诱发各种身心疾病。这时,最好的情绪调节方法就是运用认知疗法来调整看问题的角度,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否定的态度带来负性情绪,而肯定的态度带来正性情绪,所以,态度改变了,情绪也就改变了,情绪的调动也就实现了。

认知疗法最著名的就是那个晒盐和买伞的故事。

有一位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一个晒盐,一个卖伞。两个儿子都很孝顺,老人却总是忧心忡忡,很不开心。天晴时,她担心二儿子卖伞的生意不好。下雨时,又担心大儿子不能晒盐。所以,不管是晴天还是下雨,她都不开心。后来有人告诉她说:“老人家,你应该天天高兴才是。天晴时好晒盐,你应为大儿子高兴。下雨时好卖伞,你应为二儿子高兴。这样,每天都是好日子呀!”从此,这位老人便摆脱了烦恼,变得开心起来。

这个故事虽然存在着将生活简单化的问题 ,但它揭示的是认知疗法的精髓: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能改变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就能有效地调动我们的积极情绪。

生活中,我们还要培养自己迅速从心境状态进入激情状态,又及时从激情状态回到心境状态的能力。至于应激状态,我们则要学会控制环境,不让自己过于频繁地进入应激状态。

如果你做到了以上这些,我们才能说,你是一个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人。

注:这我去年写的一篇关于情绪管理的科普文,发表于《莫愁·天下男人》2017年第2期,发表时的题目为《让情绪刹车》。在此感谢编辑吴忞忞老师!  

剩男剩女在青春期有征兆吗?
 购书请点击:亚马逊     京东网   当当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