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w教育 |
分类: 纸质媒体发文归档 |
问题一:学校的“乖乖女”为何成了家里的“小魔头”?
孩子上小学,听老师说,她在学校的时候关心同学,乐于助人,对同学对老师都很有礼物,待人接物得体大方。可是在家老和我闹别扭,动不动就大吵大闹,受不得家里人一丁点的批评,一说她,就要打翘闹脾气,扔东西、顶撞父母、大哭大闹等等,该如何教育这个孩子?
答:首先有个问题需要澄清:一个人的情绪是可以转移的,特别是对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如果她在家里的情绪糟透了,那么,她到了学校之后,是很难做到关心同学,待人得体大方的。也就是说,这个孩子在家里的情绪其实并不差,甚至自我感觉良好。她在家里闹脾气,扔东西等行为不过是她获得满足的一种方式而已。
虽然说,父母不需要对孩子的这种情绪化表达方式过分紧张,但是,父母和孩子长期以情绪化方式互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所以,作为父母,不要谴责孩子,不要以暴制暴,也不能过分溺爱由着她的性子,而是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什么事情父母可以满足她,什么事情父母不能满足她。如果孩子以平和的方式提出合理的要求,父母就满足她;如果孩子以哭闹的方式提出,即使她的要求不过分,家长也不能满足她,至少不能在她哭闹之后马上满足她。刚开始不予满足的时候,她的哭闹一定会更加强烈,这时,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定力,要坚持原则!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孩子在家里的情绪化方式就一定能得到改变!
问题二: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咋办?
今天又被老师批评了,说上课不认真听讲。其实我也想专心听课,可是总是控制不了自己,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玩玩小刀、尺子,有时老师说我开小差,问我在想什么,我觉得什么也没想,脑子里一片空白,但老师讲的话就是没听清。爸爸也经常批评我“看电视时聚精会神,上课做作业总是注意力不能集中”。哎,都六年级了,我也想上课集中注意,考个好成绩。你能帮帮我吗?
答:学生的学习类型可以分为: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三种类型。其中,处于最不利的境地,也是经常被误解的就是触觉型(也称为动觉型)的学生。很多家长和老师因为孩子好动,常常怀疑是多动症,就渐渐失去耐心甚至大声呵斥,而没有给予足够的耐心和鼓励,更不可能引导孩子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你说你上课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玩玩小刀、尺子之类,我想,你很可能是属于触觉型的孩子。如果找心理专家咨询,确定自己是触觉型的孩子,就可以和老师沟通,以得到老师的理解。如果咨询后发现自己不是触觉型的孩子,那么,就应该在上课前,把这些容易分散你注意力的小玩意收在屉子里,桌子上只放书本和笔。
另外,要想提高上课的注意力,还有三点必须注意:1)课前预习,找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起来。2)上课学会和老师互动。这种互动可以是语言方面的,如举手发言,也可以是眼神方面的,如听懂了就微笑一下,听不懂就轻轻皱一下眉头等。3)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报纸答疑地址:http://paper.jmnews.cn/jmrb/html/2013-12/11/content_5931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