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w教育 |
分类: 纸质媒体发文归档 |
发表于《莫愁家教与成才》2013年第10期“专家答疑”
——————————————————————————————————
问:
儿子6岁了,特别好动,而且和同龄的小男孩在一起就喜欢玩打架游戏,而且还喜欢模仿动画片里的武打动作,我们跟他说过很多次,可是就是改不掉,我该怎么才能让孩子远离暴力倾向呢?
答:
其实人都有征服欲。只要有征服欲就会有暴力倾向,这是人的原始本能所致,但随着人类的进步,文明的提升,法律、道德有效地限制了暴力的发生。
不必担心,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从此高枕无忧,因为现实环境中也确实存在一些暴力因素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负面影响。比如电视中的暴力与血腥场面、家庭暴力、校园暴力等。您能注意到孩子行为背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未雨绸缪,说明您是一个很细心很理性的家长。
那么,家长究竟该如何有效控制孩子的暴力倾向呢?
首先,要培养孩子文明礼让的行为习惯。凡事有规矩,懂礼貌,能谦让的孩子,其暴力倾向就能很好地得到遏制。
其次,要为孩子营造出快乐和谐的家庭氛围。要让孩子在家庭中充分感受到爱,感受到快乐和安全。心中有爱、有快乐、有安全感的孩子,一般不会用攻击行为来宣泄情绪。
家长还要教给孩子一些理性的宣泄负面情绪的方式。即使是生活在爱的世界里,孩子还是难免会有一些负面情绪,比如焦虑、愤怒、郁闷等。有了这些负面情绪后,不要总是用手用脚去发泄。虽然用打枕头或打沙袋的方式去发泄也不错,但是,总是用这种方式发泄对孩子的人格成长是不利的。建议多用唱歌、倾诉、踢足球等方式发泄。
另外,就是要利用父母的表率作用。父母在吵架的时候,不仅不能动手攻击对方,而且不能用狠毒的语言攻击对方。什么“你去死”之类的语言,其攻击性不比动手打人的攻击性差多少。
最后有一点很重要,每个孩子都会偶尔表现出一点攻击行为,这时,家长切不可以暴制暴,要学会先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然后对孩子的情绪进行有效的疏导。
女儿4岁,今天从幼儿园回来就憋着一肚子的气,当我了解了事情的原委,知道孩子受了委屈,孩子本来脾气就不好,此时更是心中充满了愤怒,请问作为孩子的妈妈,应该如何帮助孩子释放这种情绪呢?
答:
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负性情绪(如愤怒等)因其对自身,对他人具有一定的破坏性,是需要予以宣泄的。一个人格成熟的人总会找到一个合理的方式在适当的时候来宣泄自己的负性情绪。孩子们则因为经验的缺乏,往往找不到一个合理的宣泄方式。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释放情绪。
具体来说,家长可以这样操作:
第一步,根据具体的情况决定是忽略孩子的情绪,还是抚慰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出现的只是较轻微的负性情绪,不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多大的冲击,家长完全可以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忽略;如果孩子出现的是比较强烈的负性情绪,对孩子的心灵打击比较大,孩子可能会难以承受的话,家长就需要及时抚慰孩子的情绪:轻轻地拥抱着她,抚摸她的身体,耐心询问事情的经过,引导她说出自己的不满,疏导他的情绪,并告诉她你知道她的感受,你爱她等等。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安抚,获得了安全感,会慢慢平静下来。
第二步,对症下药,看负面情绪来自何方。
您孩子的愤怒的来源已经很清楚了,是来自幼儿园。如果您的孩子是因为对同学不满而发怒,家长不仅要善于用温柔融化孩子的愤怒,还要提供给孩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便孩子能妥善处理同学矛盾;如果您的孩子是因为老师的误解而发怒,那么您就需要及时和老师沟通,消除老师的误会。
第三步,合理宣泄。
家长做了以上的努力,孩子的负性情绪还是无法消退,家长该怎么办?家长应该给孩子找一个安全的宣泄方式,让她尽情宣泄:可以待在孩子的身边,让她哭个够;可以让孩子喊出来,把“我很难受”这句话说出来。
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孩子要学会坚强,就不能哭!实际上,哭并不代表心灵的脆弱,而是维护心灵健康的润滑剂。
最后要特别指出一点: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了矛盾和冲突,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因为它暴露了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某些不足。比如您说孩子的脾气本来就不好,这就暴露了孩子情商的不足,也是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矛盾的自身原因之一。这就需要家长给孩子补一补情商教育的课。
因此,面对孩子的愤怒,家长一定要淡定,可以理解孩子,但不可和孩子一起愤怒,一起“义愤填膺”,否则,不仅无法帮孩子宣泄情绪,也无法通过这件事提高孩子的情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