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w教育 |
分类: 纸质媒体发文归档 |
亲戚的孩子是养子,一直没告诉过他身世,但是对他极好,把他当做掌上明珠,上初一的时候,这孩子从朋友处得知自己是被人抱养的,从此便抱怨父母隐瞒自己身世,与养父母关系疏远了,性格变得内向。特别是中考仅差几分而上不了普高,原先考重点中学读大学的理想破灭了,他对读职高也失去了信心,很少与同学交往,特别害怕看见读重点中学的同学。该怎么帮助他们呢?
父母最好主动告诉养子的身份。不主动告诉养子的身份,一旦养子从别人那里了解自己身份之后,就很可能对养父母产生某种不信任的感觉。某个时期对父母有点不信任的感觉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更大的问题是,正好养子在这个时候受到了人生第一个大的挫折——升学挫折。两个问题叠加在一起,他的情绪出现问题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那么,该如何帮助他呢?
侄女儿15岁,马上要上初二了,她学习成绩较好,性格也很开朗大方。但是盛气凌人,喜欢自以为是,而且对人缺乏信任感,跟同学相处也不太愉快,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她也很想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她因此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答:
您的叙述,概括性语言与标签式语言太多,我很难判断。这里,我就说一说家长咨询孩子教育问题的几个原则吧!
首先就是具体原则。在求助中尽量少用概括性的语言,特别是要尽量避免“扣帽子”“贴标签”。比如说,孩子和别人吵架,如能描述一次吵架的起因、具体经过,就最好不过了。其实,将某一冲突事件完整地叙述清楚,本身就是重新认识孩子的过程,不要概括地说“孩子情绪有问题”、“孩子自以为是”、“孩子性格问题”等,因为轻易的概括很容易派生更多的教育问题,有害无益。
其次是角度和心态原则。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角度和心态,而不是具体的办法。不是说办法不重要,而是说,角度和心态不对,再好的办法也没用,甚至会有反作用!
最后是发展原则。孩子问题的解决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最初的改变可能会很艰难。但只要迈出了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一小步,只要能够坚持改变,就一定会成功。所以,与其关注最后的结果,不如关注自己眼前最小的改变,从最小的改变开始。
报纸答疑地址链接:http://paper.jmnews.cn/jmrb/html/2013-08/14/content_55592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