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爱找对方向——中学生自杀事件启示录

(2013-02-01 17:39:13)
标签:

w

教育

分类: 纸质媒体发文归档

新闻事件

反例1月11日17时27分左右,14岁的初一学生强强(化名)背着书包从11楼跳下身亡。书包里有他抄写的成绩单。

  强强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实验中学的学生。警方推断,强强轻生是期末考试排名从全年级的290多名落到了600多名后,不堪忍受压力所致。

  是什么让孩子走上不归路?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近几年在呼市地区先后发生了呼市二中分校、师大附中学生跳楼事件。而全国其他地方,也发生过类似事件。这些极端孤立的事件如果联系起来,不难发现,在对待孩子教育和评价观点上,家长、学校、社会都出现了偏差和误区。

 

强强的妈妈长跪不起,哭声撕心裂肺。半年前,她费尽心血把儿子送到了全市首屈一指的名校,谁能想到竟是把他送上了绝路。她悲痛地忏悔,如果再给她一次机会,她绝不会逼着孩子学习,绝不会让孩子非上名校不可,绝不会再抢走孩子的周末……

前天早晨6点半,一名女大学生留下遗书后,从蓟门桥西由西向东方向的过街天桥跳下,后因脑颅失血过多死亡。急救人员称,遗书内容系压力大。目前,警方仍在对女子的具体死因进行调查。

正例郭晖:高位截瘫女博士,摇着轮椅上哈佛

2013110日,河北工程大学年轻女教师郭晖从北京飞赴美国哈佛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研究。2003年,郭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郭晖掌握英、法、日、拉丁四门外语,她翻译了三部总数30多万字的外国作品。2008年,她取得博士学位,成为该校百年史上第一位残疾女博士。

 197029日,郭晖出生于河北邯郸市,小学5年级的郭晖得了滑膜结核,结核已扩散到身体的腰部等部位,导致胸部以下部位瘫痪。19831月,郭晖进行了第一次开胸手术。一次,郭晖口渴得难受,她伸手去拿杯子,不料从床上掉了下去,摔得半天起不来,她再一次想到了死。

此时,父亲摸着女儿的头,叹了口气说:孩子,你虽然不能走路了,但智力却是异常出众的,你如果刻苦读书,也许能改变你的命运。郭晖点了点头。

肖军咨询师点评:

    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是:郭晖的身体虽然残疾了,但是她的内心充满了力量,非常强大;而内蒙古呼和浩特实验中学的学生强强虽然身体健康,但是他的内心早已经十分脆弱,脆弱到一片树叶就可以压垮他!

    在我们的教师和家长心目中,还没有建立这样一个概念:孩子的内心也是可能残疾的,而内心的残疾比身体的残疾要可怕一万倍!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同理:健康快乐的孩子都是相似的,而内心残疾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幸!

    我们只要清楚健康快乐的孩子如何相似就足够了。

    健康快乐的孩子的第一个特征就是:他有自己的业余爱好,有自己的朋友圈,能得到基本的亲情与友情。

    可是,现实的情况是什么呢?孩子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学到了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自己究竟喜欢什么,自己究竟擅长什么,更别奢谈什么明确的理想与追求了。有的孩子也有一些诸如钢琴绘画之类的业余爱好,但往往也被家长的功利化思想弄得兴趣全无。

    还有的家长,因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有限,就以保护孩子为理由,以不耽误学习为借口,干涉孩子的正常人际交往,致使孩子长期自我封闭。我们说,正常的人际交往是孩子内心获得能量,变得强大的基本途径之一。很多自杀的孩子都存在着人际交往的障碍,或者是存在着自我封闭的倾向。所以,真正关心孩子的家长会经常询问孩子和其他同学交往的情况,并引导孩子和他人和谐相处。

    再说亲情。广州的武志红有本书很有名,叫《为什么家会伤人》,说的就是父母的爱一旦失去控制就会变成对孩子的伤害。父母打孩子这种伤害,我们很容易理解:这就是爱失去控制的恶果!可是,还有很多表面温情脉脉的爱其实是残忍的爱。

    是的,“没有好分数就没有好前途”。但是,小学有好分数,中学可能就没有好分数了,中学有好分数,大学可能就没有好分数了。这个道理,我在去年的四步教育专栏中已经讲过了。一句话:分数是“末”,孩子内心的健康与强大才是“本”!没有牢固的“本”,“末”能长久吗?

当家长眼里只有“末”,只有分数的时候,家长就会漠视孩子的内心需求,会粗暴地干涉孩子自主选择生活的权利,甚至会残忍地扼杀孩子内心最珍贵的情感需求。

健康快乐的孩子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能充分接纳自己。只有这样,他才能建立起自我价值感,在人际交往中才会有尊严,对未来才会有信心。缺少价值感、缺乏自信心虽然不能说就是心理有问题的表现,却非常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当然,孩子对自己、对生活是不是有信心,不仅要听孩子怎么说,更重要的是看孩子怎么做。比如,有的孩子经常说自己不想活了,大多数情况并不是他厌恶生活,而是他在宣泄情绪。而那些真正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孩子,一般都不会用语言来表达出来,而是需要家长观察他的吃饭、睡觉、学习、娱乐、与人交往等情况来得出判断。

可现实情况是什么呢?我们很多家长因为无法接纳自我,因此总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孩子。当家长的这种挑剔积累到一定程度,孩子的内心就会失去平衡,心理健康就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可能有人会说:家长是成年人呢!怎么也不能接纳自我?其实成年人中无法接纳自我的人多了去了!恋爱中总是挑剔恋人,结婚后总是挑剔配偶与孩子都是无法接纳自我的结果。

健康快乐的孩子还有一个特征,那就是稳定的情绪与个性。有的孩子之前一直很内向,忽然外向了,家长千万别高兴,一定要细心体察孩子的内心变化。有的孩子一直很外向,忽然内向了,不怎么说话了,家长则更要注意多和孩子交流。交流的时候不要说什么“孩子你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而是要通过迂回的间接的方式了解孩子,比如问孩子喜欢什么明星,喜欢哪个同学,哪个老师之类的话都是不错的提问。

要想孩子有稳定的情绪,家长还必须引导孩子宣泄情绪。家庭要适当的讲“理”,但更要讲“情”。家长经常关注孩子的情绪(包括隐藏的情绪),经常帮助孩子宣泄学习生活中的负面情绪,是避免家庭悲剧最基本的要求。

(发表于中国学生健康报2013年1月30日“成长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