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肖军咨询师
肖军咨询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006
  • 关注人气:7,2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悬梁刺股”到“全班吊瓶”与高考改革

(2012-05-10 06:31:32)
标签:

孙敬

苏秦

鬼谷子

焦虑情绪

非理性思维

教育

分类: 纸质媒体发文归档

如果说,孙敬“悬梁”还属于自我监督,自己约束,自我奋斗的范畴,那么,苏秦“刺股”则是一定程度上的自我虐待了。遥想苏秦当年从秦国衣衫褴褛,落魄而归故里。结果,妻子都不理他,向嫂子要口吃的,嫂子也看不起他。他很可能是因为难以承受打击与刺激才决定在深夜“刺股”。

其“刺股”行为虽然有发奋学习之目的,但是也有以身体疼痛缓解精神痛苦之功效。前者,我们可以学习,后者,我们就不能效仿了。

虽然“刺股”的故事是在受到极大的精神刺激之后做出的无奈之举,是一种情绪化的表现,但是,这情绪化的非理性的行为背后还是有着理性光芒的。

首先,苏秦是鬼谷子的得意门生。也就是说,苏秦天资绝对聪明,堪称全国最聪明的几个人之一。有了这样的天资,他出人头地是迟早的事情。用一句调侃的话来说:不出名都很难的滴!而他的“刺股”行为起到的正是加快了他成名步伐的作用。

其次,初次游说秦王之后,苏秦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经验。他当时的知识经验的积累绝不是那些书呆子所能相提并论的。而他又处于一个时不我待的境况之中。如果不能迅速整合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他很可能会错过历史赋予他的机遇。正是基于这样的理性思考,他才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刺股”行为。从这个角度,苏秦“刺股”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湖北孝感一中高考班全体同学在教室复习时一起打吊瓶,场面极为恐怖,则完全是非理性的,是失去理智的情绪化——更准确一点就是焦虑情绪的体现。

我们且不去说打吊瓶对学生身体的副作用,也不去探讨全班打吊瓶对学生心灵成长的不利影响,我们只需要想一想:对药物过度迷信的非理性思维是怎么产生的?这种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在我们的高考改革中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五、六年前我在《北京文学》“高考向何处去”的大讨论中曾发表过一个文章叫“糖葫芦现象与高考改革”。我在文章中提出:高考改革必须以社会公民的思想意识的转变为基础。如果许多公民都死抱着一些落后的与时代格格不入的观念不放,再好的改革措施也不能成功,甚至会带来灾难!

“全班吊瓶”就是家长与老师的非理性思维的产物。教育实践中的这些非理性思维不根除,中国的教育改革就绝无成功的可能!

放开孩子吧!让他们在阳光下自由地成长吧!

(刊登于荆门日报"2012年5月15日时评"栏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