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什么是情商?
肖军老师: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而情绪管理则是情商中最核心的内容。可以这样说,情绪管理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情商的高低,并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成功。
这里说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
某男士在单位受了领导的气,回家就对妻子发脾气。妻子受了丈夫的气,心里不痛快,就训斥自己的孩子。孩子受了母亲的训斥,心里也不好受。这时,一只小花猫跑到了小孩子的身边,想和小孩玩。小孩正在气头上,一脚就把小花猫踢出了老远。这个故事中的大人和小孩都没有学会管理情绪,所以才会出现情绪像接力棒一样不停地在家庭成员之间传递的现象。
主持人:那么,我们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呢?
肖军老师:
第一、及时体察自己的情绪。也就是,时时提醒自己注意:我现在的情绪是什么?例如:当你因为别人推了你一下而对他怒目而视的时候,马上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这么做?我现在有什么感觉?真的是他的行为让我生气?还是我自己很郁闷正好以他推我为借口来发泄?”如果你察觉到自己经常对别人的一点无意动作感到生气,你就要注意对自己的生气做更好的处理。
学会体察自己的情绪,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第二、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还以别人推了你一下的例子来看。你因为心里郁闷不由自主的瞪了对方一眼,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真诚的告诉他:“对不起,我的心里很烦!希望你不要介意!”而这个推你的人说不定很善解人意,会马上帮你疏导情绪呢!这里有个故事:某初中女生,上午在学校和同学闹了矛盾了,中午回家时还在生闷气。正好她最喜欢的乡下奶奶来了,叫她吃葡萄。她竟然对奶奶大发脾气,然后一个人躲在了房间里,不出来了。如果她发现了自己的情绪在捣乱,她完全可以这样向奶奶表达自己的感受:“奶奶,我这几天在学校压力很大,心情不好,我不能陪您了,等我心情好一些了,再陪您说说话好吗?”
第三、以适宜的方式宣泄情绪。宣泄情绪的方法很多,有的人会痛哭一场、有的人找好友诉苦一番、还有一些人会听音乐、散步或适当地玩一些攻击类的游戏等。比较糟糕的方式有喝酒、吵架打架,甚至自杀。值得注意的是,宣泄情绪的目的在于给自己一个理清想法的机会,让自己好过一点,也让自己更有能量去面对未来。如果宣泄情绪的方式只能暂时逃避痛苦,过后需承受更多的痛苦,这便不是一个适宜的方式。
主持人:有听众来信说,她2岁多的宝宝爱打人,该怎么教育?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她的宝宝2岁多,平时特别爱打人。喜欢的时候打人,不喜欢的时候更要打人。看到人首先就要打一下才行,就像打招呼一样。在小区里,所有的小朋友几乎都被他打过了,很调皮,不好管教,软硬都不吃。而且喜欢咬人,经常咬爸爸妈妈。半夜睡觉也咬。有时候还一个对俩,连大孩子都打,但别人都看他小让着他。
她该怎么教育她的小宝宝?
肖军老师:
首先,孩子打人可能是情绪表达上的问题。
对于一两岁的幼儿来说,打人不过是他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而在幼儿所表达的情绪中,最常见的有两种:一是亲密的情绪,二是愤怒的情绪。也就是说:幼儿不仅会有打人表达自己的愤怒,还会用打人传递自己的亲密和友好。比如咬爸爸妈妈就是在表达亲密。
对策:我们要教给孩子一种新的表达亲密的方式——可以先给他一定的示范,然后进行训练。比如经常教孩子和别的孩子拥抱、牵手、握手等;当然,我们还必须教给孩子一种合理的表达愤怒的方式。比如,生气的时候大声地说:我很生气!这是教孩子用口来表达愤怒,而不是用手来表达。
其次,孩子打人也可能是行为问题。
对策:孩子的行为问题大多是来源于家庭成员的行为问题,因此家里的其他成员绝不能有暴力行为(包括一些被我们所忽略的比较隐蔽的暴力行为)。而当孩子的暴力行为出现的时候,家长绝对不能使用体罚。否则就是以暴制暴。家长可以用一些诸如忽视、隔离、呵斥、剥夺他的其它享受权利等方式来适当地惩罚孩子。另外,惩罚孩子,家庭成员的态度一定不仅要一致,惩罚行为还要求前后一致:不能这次惩罚了孩子,孩子下次再犯的时候却忘记了惩罚孩子。
另外,我们还需要制定必要的奖励措施:比如,如果孩子一天之内不打人,晚上就奖励一个他最想得到的东西。孩子做到了一天不打人,再制定两天不打人的奖励措施……慢慢地把时间期限拉长。
这个案例再一次告诉我们:孩子的情绪不仅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还可以通过行为来表达。如果我们能透过孩子的言行看到其背后的情绪,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与引导才会有效。否则,我们就只能发出一阵恨铁不成钢的叹息。
4.主持人:还有一位听众来信说:她不到5岁的孩子经常说“死”,该怎么办?
我在这里念一下这位听众的来信:
后面内容略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