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慎用“农民工”一词!

(2011-12-26 13:12:55)
标签:

歧视

情商

同理心

同情

弱势群体

社会改革

文化

分类: 纸质媒体发文归档

背景新闻:河南省委书记与社科界专家座谈称“‘农民工称谓带歧视色彩,要慎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长期以来,农民工已经成了人们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习惯性称呼,最近,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谈及农民工这一称谓时表示,这样的称谓本身就带有歧视色彩,呼吁社会慎用这一称谓。

  工农商学兵,本是职业的划分,为什么唯独农民永远要被加上特定的标签呢?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昨天在与社科界专家学者座谈时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并呼吁取消农民工这一称谓:农民是职业呀,哪有生出来就是工人的?哪有生出来就是商人的?结果偏偏农民生出来就是农民。我提了好几次,尽量不要用农民工,从农村到城市当工人就是工人。要不你干脆都是这样,农民干部,当了常务副省长了也是农民干部,农村出来的嘛。

  卢展工认为,农民工这一称呼的背后隐藏的是一系列的歧视,要努力消除身份界限,鼓励外来务工人员融入社会。卢展工说,到哪个地方就应该融合到单位,融合到学校,融合到我们社会,社会才能和谐。

  其实,长期以来,人们提到农民工时并无恶意,反倒往往掺杂了同情、悲悯的情怀,可是记者在街头调查发现,在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看来,这个称谓本身就意味着区别对待。

  记者问一名从外地过来打工的装修工人:愿意别人这样称呼您吗?

  装修工人回答说:不愿意。感觉有点跟城市人不一样的感觉。

   肖军咨询师之深度解码

农民当了省委书记,绝对没有人叫他农民书记。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的这一认识背后,是卢书记对来自农村的工人的深厚感情,体现了卢书记极高的情商水平。这在心理学中属于情商中的同理心。

而和卢书记的情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些频繁使用农民工称谓的人。他们似乎永远不明白“农民”和“工人”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农民是种田的。不种田,就不是农民!工人是在工厂做事的。到了工厂就不再是农民了,哪怕他前一天都还在田里当农民。可见农民和工人这两种职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法同时承担的。按照这种逻辑,农民工称谓的含义就应该是:先前当过农民的工人。可实际的情况是,一些农民的子女以前并没有当过农民,甚至连田里都没有去过,也被人称为“农民工”。这样,农民工称谓就只能这样解释了:先前当过农民或者父母当过农民的进城务工者。

为什么时刻不忘把“农民”的经历标在一些人的脸上,除了因为农民是弱势群体,容易获得人们的同情之外,还有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你别看你洗了腿上的泥巴进了城,你永远都是一农民!这和强盗的儿子永远是强盗的逻辑有什么两样?可就是这种荒谬的逻辑一直在我们这个社会暗流涌动。这种观念不仅造成了人与人的隔阂与分离,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成为社会改革的拦路虎!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明锁认为,农民工这一称谓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但要真正消除这一称谓背后的不公,还有赖于社会发展。

我并不认同张教授的观点。任何社会都有不公,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减少歧视!如果媒体达成共识,都不再使用农民工称谓,农民工称谓就会自然消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人称某人为农民工,这一称谓本来就是媒体所独创,并为政府官员所采纳的官方词语。

 
你同意废止“农民工”称呼吗?最多可选1项
发起时间:2011-12-26 14:00    截止时间:2012-02-26 14:00    投票人数:0人
  • 0(0%)
  • 0(0%)
  • 0(0%)
投票已截止
最后投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