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集中看了几段关于富士康魔咒的视频,无意中发现了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的官腔以及他深藏于心的矛盾。
官腔1:不断地在记者面前表白自己的真诚,就是不接见喊怨的自杀员工家属;官腔2:指着墙上的标语来证明自己企业的人性化,而闭口不谈自己的企业是不是真正在执行这些标语。而一位从富士康离职的女主管就明确地披露了富士康的基层主管并没有真正执行这些墙上的标语。
矛盾1:说富士康除了那跳楼的十几个脆弱者之外,其余的富士康员工都在快乐地工作着生活者,可是他又说:他并不能阻止后面的员工继续跳楼(言外之意:肯定还有许多员工不快乐地生活着)。矛盾2:想要员工签不自杀协议,又不敢签死亡协议,并最终废止这个协议。矛盾3:而郭台铭不断地带更多的心理医生来深圳,不断地强调跳楼者本身过于脆弱,都是在尽可能地将责任推向死者。这与他发表的所谓最高的道歉是不相符的。
富士康魔咒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有跳楼者自身的原因,也有企业原因,当然也有社会文化的原因。但作为集团的董事长,惟有认真反省自身的原因,反思企业管理上的原因,反思企业运作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反思如何最大限度地将人从流水线上解放出来从而尽可能避免人的异化,而不是简单地请几个心理专家来会诊,带一些心理医生来坐诊,富士康魔咒才有被化解的可能。
如果流水线上的工人真的成了机器的一部分,再顶尖的心理医生团队来了也无济于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