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升昌记

(2008-01-20 13:28:24)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杂记
日升昌票号牌匾
大掌柜雷履泰房间
平遥古城街道
    我小的时候就知道平遥,那是因为一首民歌里唱到了平遥的牛肉,我的姑姑在榆次,榆次离平遥很近,但多次去榆次,却一次也没有去过平遥,姑姑把平遥叫“乌龟城”,我只是纳闷,可不知就里,第一次去平遥已是2004年,这么多年后,才知所谓的“乌龟”是指古城的形状。
    平遥古城并不大,雇一三轮车,大概半个小时就可围城墙转一圈,可就是这不大的古城,在约200年前,却是全国的金融中心,人们把它比作“中国的华尔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的首个金融类机构--票号就出现在这座城市。票号业的产生,是晋商发展到顶峰的标志之一,它第一次把传统的商业运作和商业资本联系到了一起,并极大地促进了传统商业的发展,于是,千里行镖让度给了银钱汇兑。
    中国的第一家票号叫日升昌,它就坐落在平遥城的西大街上,窄窄的街道上店铺林立,日升昌并不显眼,不过挂在里院的一块御赐牌匾“汇通天下”还是说明了这座院落的不平常,西方的金融专家甚至把日升昌称为“中国现代银行的乡下祖父”,在英语中,票号被翻译为“SHANXI BANK”。
    日升昌成立的时间有很多说法,不过1823年-清道光三年被认为是一个较合理的时间。日升昌之前做的是颜料生意,号庄叫西裕成,大掌柜雷履泰在经营中深感银钱运送的不便,并受账局的启发想到了异地汇兑(账局主要做同城汇兑),于是建议东家将颜料庄改成票号,由此,日升昌正式诞生了。
    取名日升昌的寓意,是期望票号生意如旭日东升、繁荣昌盛,悬于门前的一幅对联显示出了这种气派:“日丽中天万宝精华同耀彩,升临福地八方辐辏独居奇。”正如其名一样,日升昌很快发展了起来,在其全盛时期,各地分号达到了上百家,遍及全国的35个主要城市,白银储备占到了清政府的80%,清末最后一代票号掌柜李宏龄在《山西票商成败记》中曾有这样的评价:“西商票庄,创始于雷君履泰,暗合古交钞法,与今之中西银行尤能挟其秘奥。故咸、同以来,六十余年,全国财政,赖以灌输,称极盛焉。”
    从事银钱的异地汇兑,其难度是今人所无法体会的。当时的异地汇兑,有两个难题:一是汇兑标准,二是汇票防伪。当时流通的货币主要是银两和铜钱,银两和铜钱的制造并非出之一处,每一处的成色不一,份量不一,比如当时南京的倾化银含银量达97.3%,而上海的豆规银含银量只有73%,这样就需制定一个统一的汇价标准,以保证公平;而汇票防伪,即令今天,造假也是常有之事,日升昌的汇票,都由票庄自己印刷,一旦出现假票,票庄就会遭受信誉和经济的双重打击,不过日升昌的防伪技术却创造出了一个神话:在它的百年历史上,居然没有发生过一次错误。这实在令今日之银行汗颜!
    日升昌的发展,赖于其管理的创新。票号实行严格的“两权分离”,东家和掌柜各行其事,互为牵制而不干涉(东家相当于今日之董事长,掌柜相当于总经理,在现阶段,我们很多企业都是董事长和总经理不分),东家负责聘请掌柜,但具体的经营活动,东家不能插手,甚至连学徒都不能推荐。为了保障掌柜的权力,晋商还形成了不允许“三爷”进票号的规矩,所谓“三爷”,是指东家的“舅爷”、“姑爷”、“少爷”。
    为了激励掌柜和重要的伙计,日升昌实行了“顶身股”制度,也即掌柜和伙计以人力入股,年底参与分红,这种顶身股属于“虚拟”股本,不用交钱,晋商有言:“薪金百两是外人,身股一厘自己人。”身股的作用在这一俗语中表露无遗。获得身股是从当学徒开始的,进号三年的学徒期主要是干杂活、学业务、跟师傅跑生意,三年期间不准回家、不准告假;学徒期满,就成为票号的伙友,但还要经过七年班期做事,业绩可观,无错无误,才能取得身股。票号中的许多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是这样一步步走出来的,而顶身股的制度又使他们的个人利益和票号的利益联系到了一起。
    日升昌还制定了各种号规,上至掌柜,下至伙计,都须严格执行,绝不讲情面。比如“十不准”,包括不准携带家眷,不准嫖妓宿娼,不准参与赌博,不准吸食鸦片,不准营私舞弊,不准假公济私,不准私营放贷,不准贪污盗窃,不准懈怠号事,不准打架斗殴。一旦有违反号规者,立即除名,俗称“卷铺盖”。这种惩罚的严厉性,在于它是公认的行规,凡是在一家票号犯事者,其他票号都不会录用。
    日升昌的票号生意,和今天的有限责任公司不同的是,它要承担无限的责任,由于资本金都比较少,要想让人们相信,就必须对顾客做到言而有信,“宁可赔折腰,不让客吃亏”说的就是票号的诚信。在晋商的经营历史上,有许多孙子替爷爷清帐,儿子为父亲还债的故事。这种商家义务,不是用现在的契约合同责任所能解释的,不过也有人认为,这种苛守信用的无限责任,也限制了票号向现代银行业的转型。然而这种近乎宗教般的诚信,为晋商带来了巨大的声誉。《清朝续文献通考》称:“山右钜商,所立票号,法至精密,人尤敦朴,信用最著。”1888年,一位汇丰银行的英国经理评价说: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的商人会像中国的票商这样值得信赖。
    以日升昌为代表的山西票号,在用人上具有极为鲜明的山西特色。所有的山西商人,用人原则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用乡不用亲。开票号的东家为山西人,票号的所有人员,从大掌柜到伙计学徒,一律山西人,概莫能外。不用家人和亲戚,是晋商的一个非常严格的不成文规则(这和现在很多私企用一大帮亲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在中国千百年来重视亲情的大背景下,是十分难得的。票号只用山西人,这和当时的信息条件有关,当地人知根知底,人品性情如何,口碑俱在,一旦出事,乡里舆论不容,欺骗行为会付出极高的成本。所以,不仅是日升昌,而且包括所有山西票号,不管是鼎盛时期,还是衰败末路,数百年间,居然没有出现一起掌柜贪污或卷款逃跑的事件。
    票号的诞生和发展,来自于社会动荡造成的机遇。道光二十九年,70岁的雷履泰在选定了自己的接班人后去世。其时,票号业在全国进入鼎盛时期,以日升昌为代表的山西票号已经掌握了全中国的金融命脉。
    在中国,什么事情都离不开“官方”。票号的发展过程中,吃了官方的甜头,但也带来了苦头。咸丰年间发生的太平天国运动,使南北的商路、漕运几近阻绝,清政府被迫将汇兑京饷的重任交给票号,山西的票号成了清政府的中央银行,这使得票号的经营规模迅速扩大,但紧傍官方,把票号的命运同朝廷捆绑在一起,随着清王朝的衰微,票号也出现了危机。
    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开放口岸,外国的资本不断进入中国,现代的银行业,也开始在上海出现。本来,顺应时势,在中国开办银行,是山西票号顺利成章也是最拿手的发展方向,然而,晋商拒绝了这个机会。1904年,清政府提出设立户部银行,要求山西票号出钱出人,被晋商拒绝,旋又提出政府出钱,票号出人,再被拒绝,户部银行成立后,曾找山西票号入股,同样被拒绝,袁世凯打算成立天津官银号,请山西票号入股,也碰了钉子。拒绝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怕“外人”和“外资”插手票号。户部银行成立后,作为清政府的官办银行,自然垄断了所有的官银汇兑,这对于山西票号无疑是致命一击。
    山西的票号掌柜李宏龄和渠本翘(话剧《立秋》的原型)曾多次建议山西各大票号联合出资,组建三晋汇业银行,但遭到蔚丰厚平遥总号大掌柜毛鸿翰的反对,设立银行的想法以失败告终。后来,李宏龄将组建银行的经过和教训编撰成书-《同舟忠告》和《山西票商成败记》,书中写道:“今者机会已失,商运已衰,纵有救时良策,亦往托诸空言,惟耿耿之怀,终难自己。缓将筹设银行前后信件,次第排列,俾阅者始知原委,知我票商之败,果天数乎,抑人事乎,愿以质诸世之有识者。”
    1914年,在金融界活跃近百年的日升昌票号倒闭,天津《大公报》的报道如下:“彼巍巍灿烂之华屋,无不铁扉双锁,黯淡无色;门前双眼怒目之小狮,一似泪下,欲作河南之吼,代主人喝其不平。前日北京所传,倒闭之日升昌,其本店耸立其间,门前当悬日升昌金字招牌,闻其主人已宣告破产,由法院捕其来京也。”
    百年日升昌的兴衰,著名的经济学家梁小民曾评价其成也传统文化,败也传统文化,但它的现实意义,对于今日欲走向世界之企业,同样值得借鉴和警戒...
 
后记:这段时间我用几篇短文记录了晋商这一群体,也算是同为山西人的一些感慨,现如今,山西的商业发展远落后于全国,山西商人的形象也和煤老板挂在了一起,这不能不引人深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