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道强
王道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26
  • 关注人气:1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画黄山(5)玉屏楼前话别迎客松

(2021-04-07 21:23:33)
标签:

海上仙山

黄山云海

诗画黄山

玉屏楼

迎客松

分类: 旅途散记

诗画黄山(5)

玉屏楼前话别迎客松

从莲花峰上下来,过一段蜿蜒山路就到了黄山风景区绝胜地玉屏楼。玉屏楼前有一巨石如平台,名曰文殊台。登台四眺,但见峰峦叠嶂,云海翻涌,景色奇绝。脑海里就想起司空图《诗品》里的四句词:“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漫,万象在旁。”。现代人喜欢把美丽景旅称之为诗与远方,我想司空表圣的这四句无疑就是诗与远方的交汇点。

玉屏楼位于莲花峰和天都峰之间,因背靠玉屏峰而得名。玉屏峰顶的玉屏卧佛头左脚右,看上去有惟妙惟肖的安详,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赐。一上午连登鳌鱼和莲花两峰,因为下午要赶四点二十的高铁回上海,已经没有时间和力气再登天都峰了。位于玉屏楼左侧的迎客松倚青狮石破石而出,高有10米,树龄至少有800年。作为黄山地标之一,如果从前山上山,到达迎客松即意味着抵达黄山山顶。它背石的一侧枝干伸出,形似臂膀,其姿态确如迎客的主人。不过我是后山上前山下,所以迎客松成了我的告别松。无论是迎接还是告别,都是人的意念和具象,对于不语的山体来说,它永远都是黄山之子。

爬了两天山,唯有在此处游人如织。不过我个人总是喜欢反其道而行之,越是人多的地方越是匆匆而过,不做太多停留。因为人声鼎沸嘈杂,再美的自然景观也瞬间被破坏了。遥望天都峰,寻觅传说中的“松鼠跳天都”、“睡美人”……大自然虚实相生,无画出往往皆成妙境。黄山就是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在高远、深远和平远之间跃然成锦。轻烟淡霭,树木有章,天气晴好,处处明暗相接的节奏蕴涵了整个宇宙气吞山河的气质。山不能言,人能言。山川云海的气质就是自然的生动和生命的律动——宇宙灵气往来,有着生生不息地创造力。

因为步行下山需要两个多小时,从山脚到寨西换乘点坐车到黄山北高铁站还需要一个小时,所以不能在山顶恋战久留,中午一过便开始下山。玉屏缆车近在咫尺,当时也动过乘坐缆车下山的念头,可是转念即被否定。《乐记》里说:“大乐与天地同和。”行于繁华而不失祖先开天辟地时双脚的能力,时刻保持白手起家的简朴清扬,是登山之快,也是登山之乐。中国的礼乐,不就是源于天地之和吗?!

上山的路步步惊心,下山的路步步惊喜。一路台阶,涧深鸟鸣,山水相连,登山之美皆在途中。三公里后到达半山寺时小憩,又三公里到达山底慈光阁。慈光阁古称法海寺,曾是徽宣两州禅林之首,据说国画大师石涛曾居于此。群山环绕,景色静谧悠然,确实是幽居理想之地。不过现在的慈光阁已经改为黄山博物馆,“黄山地质公园”的巨大石碑立于寺内。

走出山门,回望黄山诸峰,百看不厌。按时间节点顺利登山回沪的高铁,大地回旋,想起诗人歌德的一句话:“自然何等温柔,何等的好,将我拥在怀中”。诗者,乃天地之心!

诗画黄山(5)玉屏楼前话别迎客松

随处可见破石而出的黄山松

诗画黄山(5)玉屏楼前话别迎客松

紫气东来

诗画黄山(5)玉屏楼前话别迎客松

莲花峰蜿蜒山路通往玉屏楼

诗画黄山(5)玉屏楼前话别迎客松

远眺玉屏楼宛如仙境

诗画黄山(5)玉屏楼前话别迎客松

玉屏峰及石刻

诗画黄山(5)玉屏楼前话别迎客松

迎客松

诗画黄山(5)玉屏楼前话别迎客松

移步换景迎客松

诗画黄山(5)玉屏楼前话别迎客松

近看迎客松

诗画黄山(5)玉屏楼前话别迎客松

远眺天都峰

诗画黄山(5)玉屏楼前话别迎客松

悬崖陡壁回望莲花峰

诗画黄山(5)玉屏楼前话别迎客松

下山途中偶读黄宾虹墨宝

诗画黄山(5)玉屏楼前话别迎客松

半山寺小憩

诗画黄山(5)玉屏楼前话别迎客松

山中不寂寞

诗画黄山(5)玉屏楼前话别迎客松

立马峰摩崖石刻

诗画黄山(5)玉屏楼前话别迎客松

幽静下山路

诗画黄山(5)玉屏楼前话别迎客松

即到山脚下

诗画黄山(5)玉屏楼前话别迎客松

黄山脚下慈光阁

诗画黄山(5)玉屏楼前话别迎客松

世界地质公园石碑

诗画黄山(5)玉屏楼前话别迎客松

走出山门,回望轻烟淡霭黄山云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