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尽头是生活——书单·书语(55)

标签:
读书笔记历史书如人生文化生活 |
分类: 阅读人生 |
历史的尽头是生活
——书单·书语(55)
书读久了,就有了别样的体会和感觉,譬如文学书,本来是感性的,但是我读得却特别理性;而那些富有理性思维的哲学和经济类的书,我读起来又会特别的感性——穿透眼前的文字,把字里行间的世界虚幻成一道道神圣的光环,营造出一个静谧和沉思的空间。通过这种方式,“现在”被远置开来,无限放大又无限拉远,变成不现实的或者超现实的未来,这个瞬间体验非常奇妙,充满自足自信。阅读的重性,我想不过如此:汲取吸收,判断思考,践行求实。
以前读历史,看到的多是政权争斗与人事沉浮。现在读历史,感觉那些在政权变换中的所谓“伟大的人物”越来越不重要,成王败寇的游戏是在只是一时的热闹和表面的浮华,真正值得记住的、值得沉思的、值得激发想象力的是历史沉淀之后的人的本质生活——换句话说,是生活构成了历史,而不是历史构成生活。内在生命与集体记忆是至关重要的,小至个人,大至社会和国家,莫不如此。其原因其实就是要用一种反思的态度把历史与现实贯通,继而走向和解的道路。然而我们置身历史长河,几乎每个民族关于历史记忆大多都是辉煌与成败交织的近乎变态的荣辱之念,冷静而严肃的思考总是相对稀缺。这是历史的悖论,也是历史的悲哀。
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读了一套历史之外的历史书——《私人生活史:星期天历史学家说历史》。全书共五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副标题:《从私人账薄、日记、回忆录到个人肖像全记录》。全书以微观历史的角度,以历史年代为时间纵轴,全面书写人类个人的私密生活,包括围墙中的丈夫与妻子的权力、老人的权力与青少年的权力、主人的权力与仆人的权力,小到家庭争吵,大到王室血案;其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基本层面诸如住宅、卧室、床榻、家居、环境、宗教信仰,以及生育、教育、死亡等等,不一而足,范围甚广。
据说这套书的问世是一个国际学术合作项目的最终成果,共有包括法国、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在内的72著名学者参与其中,革新了历史的观念,丰富了历史研究的方法,使得该书的内容形成独有的特色:与“正史”相对、与“公共舞台史”相对、与政权统治史相对。细微之处见精神,尽管此书写的是个人私密生活,可是私人生活史并非记录个人的逸闻趣事,它其实是一部日常生活的政治史。因为,个体的背后是集体,集体的背后是民族,民族的背后是整个国家。
归根结底,个人的生活与民族国家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虽然该书的内容多是欧洲民众的生活,但是作为中国人,依然可以在书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这便又是历史的相通之处了。历史的尽头是生活,各个时代的历史因素也决定着人类生活的走向,无论古今,亦无论中外。
附录:2020年12月书单
94、《私人生活史:星期天历史学家说历史》(1)
——古代人的私生活:从古罗马到拜占庭
95、《私人生活史:星期天历史学家说历史》(2)
——肖像:中世纪
96、《私人生活史:星期天历史学家说历史》(3)
——激情:文艺复兴
97、《私人生活史:星期天历史学家说历史》(4)
——演员和舞台:从大革命烽火到世界大战
98、《私人生活史:星期天历史学家说历史》(5)
——身份之谜:现当代
法国,菲利浦阿利埃斯、乔治杜比主编,北方文艺出版社
99、《神曲》(地狱篇)
100、《神曲》(炼狱篇)
101、《神曲》(天堂篇)
意大利但丁著,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