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节阅读笔记(4)救赎之道不易逾越——读《毛姆文集·刀锋》

标签:
毛姆文集刀峰人性哲理自律和自由 |
分类: 阅读人生 |
岁月静好·2019春节阅读笔记(4)
救赎之道不易逾越
——读《毛姆文集·刀锋》
如果要找一个自由和自律的混合体,毛姆当之无愧。即使他在最痛苦的时候,毛姆也从未停止过工作,每天有规律的读书、写作,甚至休闲都安排的井井有条。他把阅读比喻为“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可见坚持每天写作,也是他逃避现实现实的绝好方法。
做任何事,毛姆都似乎有着胸有成竹的把握和主张,并且极具个性。作为戏剧家,他用四个剧本结束了他的戏剧生涯。作为小说家,毛姆同样计划写四部小说之后来向自己告别。第一部便是《刀锋》(1944年),接着是两部历史小说《彼时此时》(1946年)和《卡塔丽娜》(1948年),最后一本他准备讲述一个工人家庭的故事,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计划没有完成。不过这并撼动其“故事大王”的至高地位,有史以来毛姆始终都是最受欢迎和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他在写作中释放了他的才华和灵感,通过作品和编织的人物故事体验幸福和快感。
“剃刀之刃难以逾越,故智者云,救赎之道亦是如此。”一句源自《迦托奥义书》中的话印在《刀锋》一书的扉页上,这也是毛姆书名的由来——一把刀的锋刃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毛姆的经历本身富有传奇色彩,他参加过战争,从事过间谍活动,在《刀锋》中,他即通过战争和生死,来探询人生的意义和自我存在的价值追寻。小说诠释了令毛姆一生着迷的四个个问题:情欲、社会习俗、善良的本质,以及物质与精神世界的分裂。该书的第一稿完成以后,毛姆自己说:“写这本书的过程很愉快,我不在乎别人觉得好坏。我说出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这才是关键。”
毫无疑问,真诚是一个作家最可贵的品质。毛姆将开创性的写作描述为“最迷人的人类活动”。他写作的时候极具用心又极具爱心——对读者负责,但是一部作品完成并交付出版以后,他就对作品本身不再关心了,而是转入下一个写作旅程。一个优秀的哲学家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小说家,然而一个优秀的小说家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哲学家。用这样一个概念来定义毛姆,非常贴切。《刀锋》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其文学价值,还在于它是一部具有浓郁哲学意蕴的小说——既有对战争和世界的反思,也有对人生意义和自我存在意义的追寻。“只有一种办法赢得人心,那就是让自己成为人们会去爱的人(《面纱》)”,毛姆的作品最终多指向心灵的自我完善。
我一直觉得,小说最大的意义在于揭示人性和心灵救赎,这也是文学的价值所在。书读多了,就会读出规律来。初读毛姆的书,就感受到字里行间中流淌着一股浓浓的哲学和宗教意味。待读完《刀锋》以后,基本坚定了这一最初判断——毛姆是在用小说语言讲述哲学。越读越觉得,毛姆的作品不仅仅是小说,而是人生的教科书。他就像一个哲学大师,把自己对世界、生活和人的思索用一个又一个故事娓娓道出。他的句式文风非常淳朴,但读来有余音绕梁之感,令人回味悠长,特别是在过新年的时候。譬如,生命苦短,要做的事有那么多,一分钟也荒废不起。再譬如,把你和信仰隔开的距离,不过是一张卷烟纸的距离。智者的絮语,永远值得你去掩卷沉思。
一部作品,写完之后可以不去在乎读者对它的评判,除了作家本人自由和洒脱的柄性之外,作家自信和自律的个人修炼起到了主要的作用。一个人只有非常坚强、非常自信,才能违背通常的观点。毛姆是个崇尚心灵自由的人,同时他又是一个无比自律和勤奋的人。他的生活极具奢华,又极有严肃感,且几乎是一成不变。每天早晨很早醒来,早餐之前阅读,边看报纸边抽烟斗。八点半开始洗漱,九点左右进书房,一直到中午,然后午餐、午睡、继续读书和休闲等。对毛姆而言,写作不仅是他的职业,也是他的生活。在他眼里,没有什么事比写作更重要。
因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文学的虔诚,得心应手驾驭小说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毛姆在自己的世界里也同样具有极强的控制力。晚年的时候,毛姆说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坐在写字桌前运笔如飞。他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那就是每天工作三个小时。据说这个习惯是他从达尔文那里学来的,因为达尔文每天工作不超过三个小时,但依然改变了生物科学。在某种意义上,写作也是毛姆的一条自我救赎之道。
生活总是要面对现实,逾越救赎之道又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成功和成就的秘诀不在于时间,而在于时间背后那超乎寻常的与时俱进的能力。
我们很难不扪心自问,生命究竟是什么,有没有意义,是否只是无常命运中一个悲哀的错误(毛姆文集之《刀锋》)
阅读地点:山东胶州、即墨两地
阅读时间:年初二(2月6日)下午16:00开始,年初四(2月8日)下午15:00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