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对于哲学有着普遍的偏见:抽象,枯燥,不切实际,理想主义--
甚至在运用理想主义这个词的时候都扭曲了Idealism最初的含义。不得不承认,我自己虽然对哲学有着极大的兴趣,在不久之前对于这个学科也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我的转折点在于一本初中时期就拥有,却在草草浏览几页后因为无趣被扔到了书架上落灰的书:苏菲的世界。
第一学期的末尾,大学申请和学校功课告一段落。在考试周后一段闲暇时间,借着第二学期哲学课即将开始的兴奋感,我重新拾起了电纸书并做出了两个正确的决定:一是在读理想国与人性论之前读了苏菲的世界,二是选择了英文版本。苏菲的世界在哲学方面的教育作用是公认的,然而在那之上,我还认为这本书对于英语的的教学也是十分有益的。从中文教育到英文教育最难的一个过度在于把中文语言系统当中获得的知识与英文版本的对应。例如生物学习植物细胞的时候,国内学习过的知识无法应用就是因为大多生词,比如choloroplast无法和中文翻译叶绿体对应上。再比如写essay的时候,脑海当中积攒的无数历史实例无法运用便是因为不知道伽利略英文是Galilie或是启蒙运动就是French
Enlightenment。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我最初英语写作的水平。然而当从英文语言接触哲学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当这本书运用的语言与词汇较为简单,属于我可以轻松阅读的水平时--
我学习到的便不只是学术知识,而更是语言之间的一个衔接与应用了。
在某种程度上,苏菲的世界因为设定为面向青少年群体而得到些许的轻视。事实上,我认为这本书的教育意义与年龄毫无关系。我曾后悔没有更早的接触苏菲的世界,但又庆幸我真正阅读它的时候已经处在了一个可以把其认真对待的年龄--如果我十四岁时翻开了这本书,我大概会跳过一切Alberto的哲学信件与讲述,而单单挑拣与主线发展有关的部分来读。但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这些“枯燥”部分,在于由历史发展为顺序一一讲述的哲学理论与发展。书中贯彻全文的一个比喻便是我们所知的世界是魔术师高帽当中的那只兔子。每个人出生时都在兔毛的顶端,对于一切都充满好奇,满心想要找出魔术的秘密。然而随着人长大,人们渐渐沉至兔毛的底端,冷漠无知,不再拥有破解魔术的欲望。而哲学家,便是努力攀附着兔毛顶尖,冒着时刻会坠落的危险付出一切只愿看进魔术师双眼的那一批少数人,被大众误解嘲讽。借用这个比喻,我可以说正是书中这些不同角度,相互矛盾或是衬托的看法逼迫着兔毛深处的人们重新意识到兔子,高帽和魔术师的存在,并意识到自己的麻木与无知。因而,任何一个会视异想天开的话语理论为滑稽可笑,或是不再为这个世界永存的无限美妙而感到惊奇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因为陷在兔毛深处的人不会相信兔毛顶端还有世界,就像洞中的囚徒不会相信影子之外还有实物一般(柏拉图洞穴与影子的类比),需要一只苏格拉底牛虻把他叮醒。
哲学被普遍认为是同科学,历史,甚至文学分开的。然而事实上哲学才是包容一切的源头。自然科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无一不是哲学的后裔,并在发展过程当中不断地被其影响。细想,因为哲学是人类思想的学科,而这世界的一切物质与精神都是人类思想的产物,哲学的包容性是自然的,以致除去真实存在性可疑的苏格拉底,从没有哲学家仅仅拥有这一个抬头。也是因此,哲学的学习应当是一切其他学科的基础。没有哲学,历史宗教政治科学便只是空虚的概念,没有来源缘由和意义。
我从这本书当中得到的最大的收获便是对于自己无知的认知。人类骨子里的骄傲让承认自己的缺陷异常艰难。然而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是无知的,只是那些无知却对此毫无知觉的人距离真理更加遥远。之后,伴随着这样一瞬的柳暗花明而来的是羞愧、疑惑、不满以及对于知识的无限渴求。
而这时,日常生活中那些曾经一度被重视的琐事不再重要,而那些一度被忽略的细节重新浮现。如同那个牵着蜗牛散步的人一般,世界忽然有了全新的模样。小时候的好奇、思索与这些无法命名的混沌拥有了名字与调理,而成熟过程中的麻木与冷漠被孩童般的惊奇取代。思考的能力人皆有之,但运用这个能力的决定以及表述思想结果的语言是后天习得的。
十分惊喜的一件事是,在学校的哲学课正式开始的第一天,历史学博士学位的老师便推荐了这本书,并坦言这本书基本囊括了整个学期的内容。然而这本书在基本之外未能提及的便是西方文化之外的哲学思想。因为欧美英语语系以及思想的主流性,大多数西方对于哲学的研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亚洲,非洲以及北美原住民哲学思想极少被包括;其次是欧美哲学发展因为长久以来男尊女卑的思想缺乏女性的视角。这些在学校哲学课补充阅读教材The
Philosophy Quest:A Cross-Cultural
Reader有着一定的弥补,但真正全面的了解还需大量的阅读。对于我们中文为母语的人来说,我们对于诸子百家以及古文的了解会是学习东方哲学的很大优势。但同时,东方文学还包括一般所知甚少的印度教与藏传佛教以外的佛教分支。
总结下来,可以说苏菲的世界如同一扇门。它门前的告示便是:"请警惕!冷漠和无知已是你的伴侣。"
门前的人或许会轻蔑的一笑,也可能愤怒的走开,但那些好奇心仍在的人们会走过这扇门,从此双眼不再黑暗。然而这并不代表真理以及触手可及,前方的路仍旧艰辛漫长而且永无尽头。但至少苏菲的世界揭示了门后世界的存在与达到路径尽头的可能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