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理学院ED申请告一段落之时,我对于CA网申的过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前在对大学申请还抱着困惑与敬畏心理的时候,网上所能找到的资料不是繁琐的千篇一律,便是简单的一概而论。因此在自己把申请过程大致摸索清楚交完申请之后,我有了写这篇简介&解析的想法,让学弟学妹们走这个过程的时候少一些弯路。
什么是Common Application?
Common
Application(以下简称CA)是一个非盈利组织,旨在简化美国大学申请过程,帮助学生省下不必要的时间。
大学申请一般有三种可用的方式:书面申请,学校官网网申和CA网申。书面指打印表格,手头填表,再寄给学校。学校官网网申指部分学校提供的在网站上填表的选择;表格与书面方式相同,仅仅是省去了寄出这一过程。CA网申则指通过CA进行一表多校的申请,省去了为不同学校重复填内容相同的表格的繁琐,是我认为最简明便捷的申请方式。
Common Application的基本组成
CA分为两大部分:通用部分(标为Common App)和学校部分(标为My
Colleges)。
通用部分分为个人资料(Profile),家庭信息(Family),所受教育(Education),综合考试(Testing),课外活动(Activities)和大作文(Writing)。
从个人资料到所受教育都按照指示一个一个空格填进去就可以了。综合考试指SAT,ACT和TOFEL成绩。在第一个问题当中选择yes,再在第二个选项选择汇报的考试,就会出现要求填入的部分。
课外活动给了十项可填,但就像CA说的,这些只是上限,不要求填满。活动不一定指学校社团和义工,也可以是你平时花费很多时间做的活动,比如写网络小说或是辅导同学数学。
大作文可是说是谣传当中最为可怖的了。作文上限650下限250;CA给出了五个可选题目,总结为背景故事,失败经验,挑战传统,获得荣耀,和满足环境。作文中最重要的应当是写出真实情感和表现出自己的自省能力以及独特之处。修改时保证没有语法错误,用词准确即可。
学校部分一般分为基本问题(Questions),推荐信(Assign Recommenders),补充文章(Writing
Supplement)和补充艺术(Art Supplement)。
基本问题主要是询问你的申请计划:什么时候入学,申请ED还是RD,怎么了解到这个学校。
推荐信部分要求的是选择推荐人。首先是需要Guidance
Counselor,即辅导员。辅导员的任务便是提交学校报告。不同的学校会要求不同数目的推荐老师,通常是一到两个。在跟辅导员以及老师沟通过后,在添加推荐人里面填入信息和邮箱,老师便会受到包含登录信息的邮件,允许他们在网上或纸面填写评估和推荐信。
补充文章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要求的。但如果有的话,一般是250字以内的小短文要求叙述申请这所学校的原因,或展开说明一项课外活动。
补充艺术是为有一项或多项艺术特长的学生准备的。如果选择提交艺术特长,学校会提供链接或是账号让你提供相关文件。
关于Financial Aid
Financial
Aid分为Need-Based和Merit-Based两种。前者是根据家庭收入来决定为你提供的助学金额,后者则通过成绩特长一类决定,属于奖学金。
如果申请Need-Based,大部分学校会要求CSS
profile或者IFAA。CSS是网络性质,由CollegeBoard提供,虽然方便快捷但是要收注册费和递交费。IFAA则是pdf表格,可以打印填写寄出,也可以同学校沟通以Email方式递交。另外还有一个必交的表格是International
Certificate of Finance;同IFAA一样为pdf。
最后-申请大学这个事,我也是从一开始的困惑,焦虑和恐惧一点一点走过来的。最初的情绪大多是因为对于申请过程的不了解。事实上大学申请不过是填个表写篇作文的事情,重要的应当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大学不过是人生当中一个小小的驿站。我并不是在否认它的重要性,只是不希望大学名声的重要性遮掩了一切。选学校时,看看你是否爱上了它古朴的哥特式建筑,看看你是否迷恋校园浓厚的文学氛围,看看学校是处在温暖如春的南方还是白雪漫天的北边,看看它是在大都市还是宁静的小乡村,甚至,看看你是否喜欢校名在舌尖的感觉,或是校服的色彩搭配。专业,师资固然重要,但大学四年很大一部分也是生活和社交。
当然一切还是因人而异。最重要的还是摆正心态。为大学申请过度焦虑和恐惧是不值得的。12年级也是一生一次的经历。好好玩,好好学,合理安排时间;以平和的心态应对SAT和申请;结果定是令人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