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动物(132)------暹罗颈槽蛇

标签:
蛇类摄影 |
分类: 两爬天地 |
暹罗颈槽蛇 Rhabdophis siamensis Mell
游蛇科颈槽蛇属,捕食蛙类为主,昼行性,具达氏腺和后毒牙,通常咬人时不易触及,故以往视同无毒蛇对待,但国内偶有中毒记录,咬伤后引起血液失凝,伤口流血不止,严重者可继发脑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故仍需谨慎对待。
关于后毒牙,有不同说法,理由是口腔深处的这对大牙无沟无管,牙齿本身不能注毒,所以不能称作后毒牙。这种说法有几分道理,确实,毒液并非由这对大牙注入,而是来自这对大牙基部的毒腺分泌,毒液是从伤口渗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颈槽蛇咬人时,前排细牙远离毒腺,牙痕细而浅,对人伤害不大,而后面大牙紧邻毒腺,造成的伤口大而深,这为毒液进入人体创造了决定性条件,至于由牙沟/牙管直接注入伤口还是牙齿基部的毒液渗入伤口,只是注毒方式和速率不同,注入部位和损害结果都一样。为叙述简便计,把后面这对大牙说成后毒牙,我以为并无不妥,知道这回事就可以了。若是不叫后毒牙,另外创造一个新名词,那又怎样呢?这样的硬抬杠并不带来认知上的提升,没有什么意思。
本种原名红脖颈槽蛇,该复合群现已分出多种,除了分布于泰国和我国云南南部的本种以外,还有北方颈槽蛇以及分布于印尼等国的红脖颈槽蛇等等。
返程赴机场的途中在公路上偶遇,可算是西双版纳给我的临别礼物,拍摄记录后放归路边草丛,2023年7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