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杂识(73) ------ 黑翅土白蚁

标签:
昆虫摄影 |
分类: 博识自然 |
中文名 黑翅土白蚁
黑翅土白蚁,亦名台湾白蚁,等翅目白蚁科土栖性昆虫,是白蚁的一种。黑翅土白蚁的巢通常营建在地下,巢内有蚁后、蚁王、有翅繁殖蚁、兵蚁、工蚁等不同类型的成虫、幼虫和虫卵。蚁后和蚁王分别是蚁巢内的雌雄大型繁殖蚁,体长可达7~8厘米;有翅繁殖蚁体长28毫米左右,虽有生育能力,但通常只在分群建立新巢后才会交配繁殖;兵蚁有雌雄之别,无生育能力,体长约6毫米,专司蚁巢保卫工作;工蚁则是发育不完全的雌性,无生育能力,体长不足5毫米,数量最多,觅食、筑巢、修路、饲育幼蚁等主要工作皆由工蚁承担。
黑翅土白蚁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各省区,向北可达黄河流域。据媒体报道,2014年5月江苏常熟挖出一蚁巢,主巢直径90厘米,副巢20多个,巢龄约25~30年。这是2017年10月在杭州植物园一株活着的楝树上看到的工蚁及树干受害状。
黑翅土白蚁主要取食纤维素,危害松、杉、柏、樟、槐、桑、茶、厚朴、女贞、枫香、石楠、冬青、银杏、苹果、柑橘、悬铃木、青冈栎、毛竹甚至玉米、水稻等数百种植物,也危害建筑物和堤坝,可能造成房屋倒塌、水库决堤的严重后果。
白蚁体内含纤维素酶,可有效降解纤维素。吃活木时,白蚁危害植物;吃梁柱时,白蚁危害房屋;吃野外朽木时,白蚁加速朽木的腐烂分解,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从生态系统的视角来看,白蚁扮演的是分解者的角色。纤维素是分子量巨大的多糖,经白蚁之口腹和微生物的分解,切割成分子量很小的葡萄糖;葡萄糖进一步解体,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无氧呼吸时可产生少量乳酸、酒精),分解后的这些物质和能量可供其他生物利用,从而进入新一轮的生命循环。
生产者(蓝藻、绿藻和绿色植物等)、消费者(主要是动物、也包含少量寄生植物等)和分解者(食腐动物、微生物等)共同构成生态系统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完整链条,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分解者,那地球上的动植物尸体早就堆积如山,我们,今天的人类,还会有立足之地吗?所以,有害还是有益,只是相对于某个具体问题来说的,不能作绝对化、孤立化理解,白蚁的害和益,亦是如此。
有人望文生义,以为白蚁就是白色的蚂蚁,非也。第一,并非所有的白蚁都是白色,它们可能是黄色、褐色甚至黑色;第二,蚂蚁是膜翅目昆虫,而白蚁归于等翅目,同在昆虫纲下而已,它们的亲缘关系很远。那么白蚁和蚂蚁怎么区分?最简单的方法是看触角:白蚁具念珠状触角,其触角如同许多圆珠串连起来,状似宗教徒手中的念珠串;而蚂蚁是膝状触角,由鞭节和柄节两段组成,两段连结处有个膝状关节。二者不难区分,你看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