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坑乡助学记行(2016-02)

标签:
扶贫助学走访 |
分类: 扶贫助学 |
2016年2月10日,猴年初三,再访淳安县鸠坑乡,看望大山里的孩子们,这是我们13年来的第25次实地走访。同去的有海和白叶子,男孩H全程陪同。我们访问了散住在金塔、凤山、潘店、青苗等村庄的11个孩子家庭,看望孩子们及其家人,也了解孩子们近期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还拜访了当地老师。往返460公里,7:15出发,22:18才回家。
11个孩子,11户农家,都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有2个孩子外出走亲戚,没有遇上,不过从家人口中,得知孩子们的近况,都还不错。有2户家中有女孩待嫁,婚事正在筹备中,过年更是喜气洋洋。这11户农家中,有一个女孩,爸爸长期生病,奶奶上年又因胃癌开刀,家境十分困难;其余10户,家庭状况多少有所改善。
11个孩子中,4个大学毕业,1个中专毕业,这5个较大的孩子已经长成帅哥美女,工作自立,他们的家庭还谈不上富裕,但温饱不愁,已经脱离困境,生活翻开了新的篇章。较小的6个孩子尚在读书,其中正在上大学的3个,上高中的2个,上初中的1个,这些家庭暂时还有困难,但孩子们都挺努力,曙光在前,我们会继续支持孩子们求学,直至他们能够自立。
从2004年到现在,我们每年寒暑假都会去那儿实地走访,13年来,我们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拖着鼻涕的小萝卜头长成大帅哥,怯生生躲在妈妈身后的小女孩出落成水灵灵的大姑娘。我们同时见证了山村的变化,崎岖的步行小路变成通行汽车的快捷大道,路边低矮的茅草房和土坯房一家家变成白墙黑瓦的宽敞新居,村前村后停放着的汽车也一年比一年更多。








然而乡村的空心化亦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这所小学,当年政府拨款一部分,村民集资捐款一部分,造起的教学楼,至今仍是全乡最漂亮的房子,全盛时期曾收纳学生四百多,而今仅有学生四十多人,相当于全盛时期的十分之一。别看村头村尾热闹非凡,那只是过年的这几天罢了。一过初六,村里立马就冷清了,因为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他们的孩子也多半带到城里接受教育,留守乡村的基本是老人。这不是个案,而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浙江农村乃至中国农村的普遍现象。我没有良策可供解决问题,只能这样简单记录所见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