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蒋草木园(3428) ------ 戟叶蓼和中华蓼

标签:
植物摄影 |
分类: 绿色王国 |





戟叶蓼 Polygonum thunbergii Sieb. et
Zucc.





中华蓼 Polygonum sinicum (Migo) W. P.
Fang et Zheng
戟叶蓼和中华蓼都是蓼科蓼属一年生草本,基部匍匐,茎具倒生皮刺,叶互生,花被5深裂,雄蕊8,花柱3。
戟叶蓼茎上部直立或上升,具纵棱,无毛,叶三角状戟形,基部截形或近心形,中部裂片卵形或宽卵形,侧生裂片较小,卵形,通常具狭翅,托叶鞘斜圆筒形,边缘具叶状翅,翅近全缘,具粗短缘毛。花10余朵簇生成头状再集成聚伞状,顶生或腋生,分枝,花序梗具腺毛及短柔毛,苞片披针形,每苞内具2~3花,花梗无毛,花被淡红色或白色。瘦果宽卵形,具3棱。花期7~9月,果期8~10月。产我国大部分省区,浙江亦广为分布。
中华蓼呈蔓生状,基部匍匐,上部攀援,节上生不定根,枝叶散生星状毛,叶互生,卵状三角形,基部戟状箭形,两侧具明显卵形裂片,托叶鞘筒状,顶端戟形,有长缘毛。花2~4朵成头状,再集成疏散的圆锥花序,总花梗长1~5厘米,有疏刺,分枝花梗密被紫色腺毛,花被红色,瘦果近圆球形。产浙江、安徽、江西、福建。
中华蓼见载于《浙江植物志》,但在《中国植物志》中被并入戟叶蓼。据《中国植物志》记载,H. Migo
(1938)根据1934年10月在浙江杭州采的标本建立一新种, Persicaria sinica
Migo。本新种与P. thunbergii Sieb. et
Zucc.相似,不同处是“花序稀疏,较小,瘦果近球形,具3棱。”我们观察了模式产地的标本,认为这些特征是P.
thunbergii Sieb. et
Zucc.种内个体的变异,故将二者归并。中华蓼和戟叶蓼在杭州九溪正好都有分布,且相距不远,据现场观察比较,前者蔓生,后者近于直立,且二者花序和叶形都有显著差异,远非个体变异所能解释,个人认为合并不妥,故仍遵循《浙江植物志》之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