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欧往事23 ------ 罗马B

标签:
欧洲旅游 |
分类: 行行摄摄 |
意大利首都是我们访欧行程中的最后一站。浏览了古罗马文化遗迹,我们再来看看今日罗马。
祖国祭坛位于罗马市中心威尼斯广场,建于1884-1911年间。这座新古典式建筑中,16根圆柱形成的弧形是最精彩的部分。台阶下两侧各有一座喷泉,右边的象征第勒尼安海,左边的象征亚得里亚海,中央骑马的人物塑像是完成了意大利统一大业的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无论日晒雨淋,总有礼兵纹丝不动地在这里守护着无名烈士墓,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访意时大都来此献花。祖国祭坛的正面和两侧,有许多精美的人物雕像,导游介绍了一部分,可是我转瞬就忘记了他们姓甚名谁。
威尼斯广场。广场的中央是绿色的草坪。广场左侧是威尼斯宫殿。这是一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哥特式建筑。在威尼斯共和国繁荣时期,这里曾经是威尼斯大使馆所在地,因此有了这个名称。二战期间,墨索里尼曾经从2楼阳台向广场上拥挤的人群发表过演说。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汇集意大利各地工艺品的博物馆和图书馆。
西班牙广场。该广场从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以来一直是罗马文化和旅游的中心地带,也是最繁荣的商业中心,靠近艺术家集中的地段。西班牙广场上的咖啡馆是济慈、拜伦、雪莱等文人最爱去的场所。西班牙广场台阶前的破船喷泉是彼得罗·贝尔尼尼在十六世纪末创作的。注意广场上的椰树。在中国,椰树只分布在广东、海南等地,最北不过分布到福建。而罗马所处纬度,却与中国的沈阳相当。因为沈阳的冬天寒风凛冽,而罗马深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冬季温暖多雨,纬度虽相同,气候则大异。
特雷维喷泉。建于公元1762年。特雷维喷泉具巴洛克风格,象征富饶与安乐的两尊女神雕塑是风情万千的背景,在她们前面是半裸的海神,他英俊威武地踏在巨大的贝壳上,上面的四座神女像代表春夏秋冬四季。喷泉沿着雕塑的石缝奔涌而出,注入一泓碧波。“特雷维”是三岔路口的意思,一个原本只听得见匆匆足音的三岔路口,因为有了这样迷人的喷泉,这样精致的雕塑,每年吸引大批游客。
路过一幢普通的公寓式建筑,稍感异样的是门上插着意大利国旗。我猜想,这可能是什么政府机关吧。一问,竟然是意大利总理府,现任总理贝卢斯科尼就在此办公。没有高墙大院,大门正对一个小广场,门口不见警卫。贝卢斯科尼执政多年,争议颇多,但一国政府首脑和平民这样的近距离,还是让我有些意外。对比一下,去年有一回我骑自行车路过浙江省政府,见到大门外一株香泡结的果子很多,金灿灿的很好看,于是停下来拍几张照,拍了一两幅,不甚满意,想找个更好的角度多拍几幅,正绕着这树转圈,还没来得及多拍,不料立马招致卫兵驱赶,说是这儿不准拍照。见鬼,我没有进入政府大门,只是在政府大院之外的公共区域,也被剥夺了停留和拍照的自由。不知道这个号称“执政为民”的“人民政府”为什么样的“人民”服务;不知道我算不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杭州市民,算不算人民的一分子;也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人民政府”是怎样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