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蒋草木园(1620) ------ 发秆薹草

标签:
植物摄影 |
分类: 绿色王国 |
这个是2011年5月2日在临安山区一条小溪边见到的,回来一直没有定种。请教行家,说可能是松叶臺草(也叫独穗臺草)。据此线索,查了《中国植物志》、《浙江植物志》和《浙江种子植物检索鉴定手册》,发现发秆薹草或松叶薹草都有可能。这两种臺草甚为相近,按上述植物学文献,形态上的主要区别如下:
发秆薹草(Carex capillacea
Boott)小穗长5~12毫米,雌花4~10朵,果囊披针状卵形,长2.5~3毫米。
松叶薹草(Carex rara
Boott)小穗长10~20毫米(《浙江植物志》误作“厘米”),雌花6~18朵,果囊宽卵形至椭圆状卵形,长1.5~2.5毫米。
据说,小穗长度和果囊形态比较稳定,雌花数目则因存在交叉,需要大量观测记录才能区别,偶尔看几株很难定,比如光凭雌花9朵,符合变异范围,无法区分这两者。可惜这些鉴别特征,我事后才明白,当时不知道,现场未作准确测量,也未带回标本。凭当时的直观印象,小穗较短,接近于前者;但从照片来看,果囊却宽而短,似乎更符合后者。
除了形态上的细微差别,两者分布区域也有所不同。发秆薹草产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云南;松叶薹草则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四川、云南、西藏。换句话说,前者只分布于南方数省,而后者分布更广,从黑龙江到广东都可见到。两者在浙江都有分布,发秆薹草产于临安、临海、龙泉、庆元;松叶薹草则产于诸暨、天台、庆元。从分布区来看,似乎前者更有可能。但这也只供参考,不可据此下断语,因为编写植物志的前辈们,野外调查难免存在疏漏,要查明每个县、每座山头的所有植物种类,谁也做不到。所以植物志未记载的分布区,不见得就不存在,每年都有植物新种、新分布记录的发布,就是证明。
另外还有一个证据,我在中国植物图像库(PPBC)中查到临安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专家,曾拍摄过类似植物照片,定为发秆薹草。当然,是不是同种,定得对不对,另说。
虽然查了不少文献资料,但因缺乏标本和现场测量数据,光凭照片,究竟是发秆薹草还是松叶薹草依然未能确定。不过查阅文献和请教专家的过程中,增长了见识,以后再遇上类似情况,就知道该怎样去鉴别了。
莎草科臺草属,种类繁多,差别细微,常常需要作镜下解剖才能鉴别,只有很少几个特征明显的种,才能一眼认出,凭照片鉴定异常困难,唉,真是个难缠的属。若有专家见教,则幸甚。
6月24日得臺草专家赐教,确定为发秆薹草(Carex capillacea Boott)。补记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