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蛙蛙世界(15) ------ 镇海棘螈

(2011-06-07 06:26:18)
标签:

两栖动物

生态摄影

分类: 两爬天地

学名  Echinotriton chinhaiensis Chang
中文名  镇海棘螈

 

镇海棘螈是一种小型两栖动物,归于有尾目、蝾螈科、棘螈属。1932年由著名动物学家张孟闻首次发现于我国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当时定名为镇海疣螈,唯一的模式标本因日军侵华而遗失。此后模式产地的生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近50年在该地再未发现。1978年,浙江自然博物馆蔡春抹教授在镇海县某地(现属宁波市北仑区)再次发现镇海棘螈。

 

镇海棘螈形成于1500万年前,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它白天隐伏于岩石或枯枝落叶下,晚上出来觅食,主食蚯蚓、蜗牛、马陆、蜈蚣、小螺类等。它的自然繁殖率低,迁徙能力很弱,对所在环境高度依存,目前全球仅存数百尾,比大熊猫更稀少,栖息于方圆一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处于濒危状态。镇海棘螈濒危的因素很多,但栖息环境遭到破坏是主要原因。1989年镇海棘螈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浙江自然博物馆、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当地科委和林业部门多年来在建立保护区、研究其生活习性、进行人工繁育放归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其野外种群数量稍见回升。

 

由于建立了保护区,征地大兴土木、工业污染等栖息地被毁的危险暂时解除,即便这样,这种珍稀动物仍然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比如我在省内某自然保护区就见过珍稀的中国瘰螈被当地村民捕捉后当成“娃娃鱼”卖给游客,10块钱一条,旅游局、林业局、保护区管理局管不胜管。如果镇海棘螈也这样被随意捕捉的话,这么小的野外种群,一个存在了1500万年的物种很有可能就在短短数年甚至几个月内永远消失。

 

所以,不仅要大力保护其生存环境,而且必须严厉打击偷捕和贩卖行为,同时加强人工繁育研究,多管齐下,采取综合措施,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这些脆弱的小生灵免遭灭顶之灾。但愿人们都能珍惜国宝,善待这些小家伙。愿它们继续繁衍,生生不息,可别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只能在照片上或博物馆的标本室见到它们。

 

蛙蛙世界(15) <wbr>------ <wbr>镇海棘螈

蛙蛙世界(15) <wbr>------ <wbr>镇海棘螈

蛙蛙世界(15) <wbr>------ <wbr>镇海棘螈

蛙蛙世界(15) <wbr>------ <wbr>镇海棘螈

蛙蛙世界(15) <wbr>------ <wbr>镇海棘螈
雄性个体,体长约11厘米。

蛙蛙世界(15) <wbr>------ <wbr>镇海棘螈

蛙蛙世界(15) <wbr>------ <wbr>镇海棘螈

蛙蛙世界(15) <wbr>------ <wbr>镇海棘螈

蛙蛙世界(15) <wbr>------ <wbr>镇海棘螈
雌性个体,大肚“孕妇”,即将产卵,体长约14厘米。

蛙蛙世界(15) <wbr>------ <wbr>镇海棘螈
生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