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蒋草木园(1514) ------ 杭子梢

标签:
植物摄影 |
分类: 绿色王国 |
学名
中文名
杭子梢,豆科落叶灌木。株高1~2米,幼枝密被柔毛,羽状3小叶,小叶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微凹或钝圆,基部圆形,全缘,顶生小叶片稍大于侧生小叶片。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有时为圆锥花序,花序连总花梗长4~10厘米或有时更长,苞片卵状披针形,早落或花后逐渐脱落,小苞片近线形或披针形,早落,每苞腋具1花,花梗纤细,萼下有关节,花萼宽钟形,5齿裂,上方2齿多少合生,萼齿三角形,花冠红紫色,长约1厘米,旗瓣倒卵形,翼瓣斜长方形,基部有耳,龙骨瓣镰形,弯曲近90°,先端尖。荚果斜椭圆形,长10~12毫米,宽5~6毫米,具明显网脉,含种子1粒。花期6~8月,果期9~11月。根及全草入药,主治风寒感冒、发热无汗、肢体麻木。产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
注:在《中国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中,Campylotropis macrocarpa (Bge.) Rehd.的中文名写作“[艹/杭]子梢”,也就是说,第一个字,在“杭”的上方还要加一个草字头,读音同“杭”。这是一个近于死亡的冷僻字,不仅2000年发布的GB18030新国标电脑字库没有收录,很多中小型汉语字典也查不到,几乎没有什么人使用。从植物名来说,加个草头不见得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反而造成学术交流的不便。因此不少学者都主张在植物名中废除这类没有实际意义的近于死亡的冷僻字,当然,也有反对的声音,主要理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随便改名。我赞同第一种主张,希望以后修订植物志时对中文名重作梳理,不合理的要改名。我在这儿自作主张,先改了。关于植物中文名的修订,其实是个大题目,有人写过洋洋数万言的专业论文,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后有机会另文讨论,这儿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