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蒋草木园(1424) ------ 荻

标签:
植物摄影 |
分类: 绿色王国 |
学名
中文名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开篇就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和荻花共同构成了深秋的典型意境。这首长诗,家喻户晓,深深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中,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过,荻是什么样儿,恐怕了解的人就不是那么多了。
荻,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被鳞片,秆直立,高1~4米,具多节,节生须毛;叶鞘无毛或有毛,下部者长于节间;叶舌短,具纤毛;叶片线形,长10~60厘米,除上面基部密生柔毛外两面无毛。圆锥花序扇形,长20~30厘米,主轴无毛,具10~20枚较细弱的分枝,腋间生柔毛,小穗无芒,狭披针形,长4.5~6毫米,成熟后带褐色,基盘具长为小穗2倍的丝状柔毛;第一颖顶端膜质长渐尖,边缘和背部具长柔毛,毛长超过小穗2倍;第二颖舟形,顶端渐尖,与边缘皆为膜质,并具纤毛,有3脉,背部无毛或有少数长柔毛;第一外稃稍短于颖,先端尖,具纤毛;第二外稃狭披针形,短于颖片的1/4,具小纤毛,稀有1芒状尖头;内稃长约为外稃之半,具纤毛;雄蕊3枚,花药长约2.5毫米;柱头紫黑色。颖果长圆形,长1.5毫米。花果期8~11月。具发达的根状茎,为良好的固土护堤植物。分布几遍全国,浙江亦产。
关于荻的分类地位,学者们意见不尽一致。以上基本上是《浙江植物志》的说法。而《中国植物志》把荻单列一属,分为2种和多个变种、变型,把分布于北方的株高不超过1.5米的称为“荻 Triarrhena sacchariflora (Maxim.) Nakai”,把长江流域及其南方各地所产的更高大的称为“南荻 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L. Liou”。当然,荻和南荻,不仅仅是株高不同,还有许多其他差别,有兴趣者可以自己去查《中国植物志》,我这儿就不深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