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儿啁啾(174) ------ 谈谈野生鸟类摄影

标签:
野生鸟类生态摄影 |
分类: 鸟儿啁啾 |
几天前,在一个论坛上,有人见到我发的几幅鸟儿照片,感叹鸟儿总是太远,拍不到,要我略谈点“打”鸟的经验。在QQ群里,有时候也会谈起类似的话题。
其实我并无专用拍鸟器材。一是长焦DC,便于携带,有机会就按几张,不少鸟儿照片都摄于上下班途中;二是180微距镜头,春夏是昆虫摄影利器,我主要用来拍蝴蝶,冬季无虫可拍,与其闲置,不如废物利用,有时也用来拍鸟。我的鸟片,无论是鸟儿种类,还是出片质量,都和真正的摄鸟高手相差甚远。不过也陆续拍摄记录了百余种野生鸟类,多少有些心得。我在论坛上的回复就抄在下面了。
鸟儿够不着,这个主要不是摄影的问题,而是你对拍摄对象尚不熟悉的问题。
鸟儿与植物不同,鸟是活动的,与其他野生动物一样,野生鸟类与人类会很自然地保持一段安全距离。这个距离有大有小,与鸟的种类、与栖息环境、与不同季节都有关系,而关键在于人类与鸟儿的关系。在欧美,人们不去伤害野生鸟类,人与鸟友好相处,人们可以在公园、河边或居民区用普通小DC近距离拍到很好的鸟片;而在中国,捕鸟网与猎枪到处可见,鸟儿生存环境恶劣,对人的戒心很大,它们本能地选择远离人类以求自保,所以中国的鸟类摄影,往往需要大炮(超长焦大光圈镜头)才行。
但在这样恶劣的大环境下,小环境还是有差别的。比如城市公园的鸟儿,习惯了人来车往,相对容易接近。我拍的鸟儿,大多在杭州,相对环境好一些,比乡村的鸟儿好拍,就是这个理。在新疆、西藏一些几无人迹的荒漠地区,鸟儿没有见过人,也不害怕与人接近,正如南极企鹅不怕人一样。
当然,除了环境以外,接近野鸟也还是要讲究方法的。
首先是要有一颗爱鸟之心。保护野生鸟类,是任何一个鸟类摄影者应当具备的基本信条。有人为了得到一幅天鹅起飞的壮观照片,架好相机,然后雇人放鞭炮、扔石头,把远程迁飞途中刚落地暂歇的天鹅群又轰起来,不让其休息,不让其觅食,如同一个刚完成马拉松全程的运动员又被迫立即百米冲刺,其后果,是天鹅群中的体弱者或未成年者,在这样的驱赶下力竭而亡,而它们恢复体力后本来是可以跟随群体完成迁徙,到达目的地的。也有人为了得到一幅“嗷嗷待哺”的有视觉冲击力的照片,近距离拍摄鸟巢,结果是亲鸟受惊弃巢,幼鸟活活饿死。在类似的情形下,如果你宁愿放弃拍摄,也决不伤害鸟儿,那你才可以进一步学习如何拍好鸟儿。否则,以伤害鸟儿为代价换取照片去参赛、去争名逐利,这样的鸟类摄影者,我看还是越少越好。
其次是多观察,了解鸟儿的习性,什么鸟喜欢什么样的栖息环境,常常什么时间出现在什么地方,看多了,知道了,出去就不会扑空,这和我们拍植物是一样的道理。刚学植物的时候,完全是碰运气;现在稍微知道一点植物的生境、花期,出去就会有的放矢,提高成功率。拍鸟儿同理。
再一个是需要耐心。动作轻柔些,舍得付出时间等候,让鸟儿慢慢习惯你的存在,不逃避你,你就成功了大半。动物有灵性,鸟儿很聪明,只要你对鸟儿友善,鸟儿一定会回报你以亲近。如果你对小鸟有所企图,它立刻就会逃之夭夭,不信可以试试。
最后一个也是最次要的问题,就是拍鸟要上架。因为广角拍摄,抖动影响小,轻微抖动在照片中还看不出什么;长焦拍摄,稍有抖动极易造成照片模糊报废。上架,可以大大提高你的拍鸟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