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一则笑话说起

(2009-12-31 08:25:03)
标签:

笑话

文化

分类: 社会万象

某年某月某日,温州市举行“白领丽人”电视大赛,那天录播现场,参赛的美女们个个打扮很时髦,丽服鲜衣,化妆也很专业,真的漂亮极了。当轮到5号选手知识问答时,抽到的题目是这样的:请说说唐宋八大家是谁?能说出六个就算答对。5号选手快速答题:“李白、杜甫、陶渊明……”全场轰堂大笑。我差点晕倒。我旁边的评委悄悄地对我说:“nnd,幸好不是现场直播。”

 

看了博友的这则笑话,我笑不出来。

 

1、所谓的“白领丽人”,估计是不算那些种田的村姑、卖菜的摊贩的。尽管城里小资们的衣食离不开草根阶层的贡献,可是草根们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大约美丽不属于她们?这样的定位,在我看来,只是一帮小资们的自娱自乐,隐隐含有某种沾沾自喜的优越感和对那些身处社会底层的草根阶层的漠视。

 

2、撇开上述意味不论,这样的电视大赛,只是大众娱乐而已,电视台借以提高收视率,丽人们希望借此成名,彼此各取所需罢了,其实和文化不相干,要从这样的娱乐中寻觅多少文化内涵,无异于缘木求鱼。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这样的娱乐形式本身就是浮躁,而文化是需要沉静思考的。

 

3、参赛丽人不知道唐宋八大家,这不是个别现象。这个问题本身不深奥,中学课本里就有。文学以外,一些粗浅的科学常识,也有类似现象。比如随便问一下,地球的近邻是什么行星,我敢肯定,10人中有1-2人能立即正确回答,就算不错了。文学也好,科学也罢,我估计,拿这类问题去考中学生,一定比成年人考得好,因为少男少女们在课堂上学过,对付月度考、期末考、毕业考,不能不去记住这些知识点。但一毕业,有几人会去认真温习这些呢?成年人,现在读书的有几多?即使读书,读的也是和职业、职称有关的或其他实务性内容,有多少人会去读这些被认为是务虚的“无用”的东西呢?所以,不知道唐宋八大家,现在是常态;知道的,则是个例,是凤毛麟角。不信,媒体可以搞一次随机抽样调查,看看有多少人能在唐宋八大家中当场说出6人以上。

 

4、我自己,青年时代曾是文学爱好者,我家的书柜里,至今还放着直排本的《史记》、全套的《鲁迅全集》和众多的诗词散文集,这些书我通读过N回,并且一直占据书柜的最显赫位置。见到这个题目,我也来考考我自己。首先想到的是苏家父子三人,可是只记得苏轼、苏辙兄弟俩,他们的老爸,我却不记得名字。然后陆续想到欧阳修、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想了又想,却怎么也想不起另一人。不得已用百度,总算搜得苏洵和曾巩的名字。仔细想想,其他6人的作品,我多少都读过一些,而苏洵和曾巩,我只是从文学史上知道他们,对其作品,基本上没什么接触,所以印象不深,加上近年来与文学逐渐疏离,想不起来,这是合乎逻辑的。我能说出6个半(知道苏家老爸,但记不起苏洵的名字,算半个),按这个大赛的规则,应当是及格了。不过,想的时间,大约用了5-8分钟。若是大赛现场,面对众多观众和评委们挑剔的目光,主持人又在旁“5--4--3--2--1”倒计时,推测我自己十有八九也会不及格,汗颜哦。以此推论,这个貎似简单的问题,对于作家、记者、语文老师和少数文学爱好者也许是常识,而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除非他或她对文学一直保持高度关注。

 

5、选手答错了,轰(应为“哄”)堂大笑,我不知道评委们是否也在大笑之列。我可以想像受到嘲笑的现场选手的尴尬,估计面红耳赤是少不了的,脆弱一点的话,也许会抹眼泪。哄笑的人大约知道正确答案,可是有谁全知全能呢?在A领域,我是专家;在B领域,我不过是常人;在C领域,我很无知,只是小学生水平。大千世界,奥秘无穷,谁敢说自己什么都懂,不会犯错误呢?以己之长,笑人之短,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说,那叫不厚道;以现代心理学观点来看,那是对他人人格的不尊重和伤害。这样的场合,笑与不笑,我以为,不仅反映选手的无知或有知,更表现出观众(也包括评委们)的修养。在一个文明社会里,尊重他人是绅士们或淑女们必不可少的道德规范。相反,哄笑别人而无所顾忌,以伤害他人为代价获得自身心理满足(尽管未必有意)的行为,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文明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