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望2008 ------ 生态摄影这一年

(2008-12-18 11:27:01)
标签:

生态摄影

植物

蝴蝶

野生鸟类

环境保护

杂谈

分类: 摄影漫谈

2008年,我们国家喜忧参半。喜的是北京奥运盛会、神七上天,忧的是5.12大地震和当前不佳的经济走向。不过我要说的不是这些国家大事,只是回头看看我自己这一年业余生态摄影的历程和成果。

 

这一年,摄影题材还是往年的延续,主要是植物、蝴蝶和野生鸟类这三个系列。其他的,蜻蜓、甲虫、蛙、蛇、松鼠等等,反正遇上什么就记录什么。

 

回望2008 <wbr>------ <wbr>生态摄影这一年

 

植物,这一年进步不少。新拍摄近500种,总数增加到1650种左右,这是拍摄后经反复查证定名的,加上未查明的,实际不止此数。随着拍摄记录的积累,辨识植物的能力有所提高。这点进步,要感谢许多植物达人的帮助。不过,现用的180微距镜头,最适于昆虫拍摄,用来拍植物,则焦距太长,一是景深不足,二是不太方便,使用效果不佳,我感觉用这个镜头拍摄的植物片,出片质量还不如以往的小DC作品,所以有增添一个50微距镜头的打算,专用于植物拍摄。除了视觉效果有待改进以外,物种记录方面也还有许多遗憾,比如龙胆、灯笼花等目标植物,错过花期,没能拍到;有些拍到了果,却不认识花;有的花果都没见,只拍到枝叶,缺乏学术资料价值;还有不少植物,拍摄时忽略了重要鉴别特征,导致无法识别,乍看挺漂亮,实际不中用,成了废片。这些都是需要以后改进的。

 

回望2008 <wbr>------ <wbr>生态摄影这一年

 

蝴蝶,照片记录增加到184种,2008年新记录的仅宽尾凤蝶、老豹蛱蝶、大二尾蛱蝶、蛇目褐蚬蝶、青斑蝶等37种,如果不算人工饲养环境下拍摄的9种,真正的野外生态记录仅28种,成绩实在不怎么样,比2006和2007逊色多了。植物不会跑,雨天也可以拍摄,无非不太方便,出片质量差些罢了。和植物不同的是,蝴蝶的活动受天气状况的影响较大,天气晴好时,蝴蝶活跃;天气低温阴雨时,蝴蝶不见踪影,根本无从拍摄。三四月间和八九月间,正是蝴蝶多发期,老天却存心捣蛋似的,星期一至星期五我上班,艳阳高照,可是一到周末就下雨,于是乎只好窝在家里。有时连续一个多月都未能出门,实在是窝心,然亦无可奈何。想拍的中华虎凤蝶、剑凤蝶等蝶种,都由此而错过了拍摄时机,未能如愿。在浙江数量稀少或分布区不大的的金裳凤蝶、傲白蛱蝶、虎斑蝶等,有的惊鸿一瞥,有的无缘一见,也未能留下照片记录。蝴蝶以外的其他昆虫,情况类似,拍摄不多,好片更少,略可一提的有蜉蝣、水黾等。拍摄这类题材,靠天吃饭,老天不帮忙,一点办法都没有。

 

回望2008 <wbr>------ <wbr>生态摄影这一年

 

野生鸟类,2008年新记录到的鸟儿仅22种,总数增加到117种。拍鸟比拍蝴蝶难度更大,鸟儿的活动范围可比蝴蝶大多了,鸟儿轻轻一振翅,一眨眼就飞过了几条河,人要绕道过桥,两条腿,怎么追得上鸟儿的一对翅膀。有器材的限制、光线的限制、距离与地形的限制等等,大多时候,观测到就算不错,却无法留下照片记录,或是照片模糊,成为废片。能拍到有效影像记录的机会,实在不多,出好片更是少而又少。不过,最主要还是器材和时间问题。我只是在拍花草、拍蝴蝶时有机会顺便记录一下。唯一的一次专程看鸟是鄱阳湖畔的一天,尽管只有180微距镜头,还是记录到东方白鹳、白枕鹤、小天鹅、白琵鹭等几个珍稀鸟种,这是2008收获最丰的一次。囿于器材条件,鸟片质量不高,仅作生态记录罢了。本来想买一个300/F2.8的镜头,专用于拍鸟,但始终未能下决心。原因有二,一是价格高,此头加上增距镜、三脚架、悬臂云台、相机包等一系列专用配套器材,差不多5W才能拿下,太昂贵了;二是这么昂贵的器材,利用率不高,因为此头笨重,带上它,带不了其他镜头,基本上拍不了其他题材,而且夏季我以植物和昆虫拍摄为主,此头休眠,只是冬天前后半年才有用处。所以想想还是算了,就用现有器材凑合着拍鸟,作为副业吧,机会少就少一点,出片差就差一点,有机会遇见时记录一下罢了。

 

回望2008 <wbr>------ <wbr>生态摄影这一年

 

蛙类,2008收获不错,最丰盛的一次收获是“五·一”在井冈山,短短2天,见到十几种蛙,其中第一次拍摄记录的有大绿蛙、大树蛙、阔褶蛙、斑腿树蛙等7种。现在有生态照片记录的蛙类,积累到19种了。

 

回望2008 <wbr>------ <wbr>生态摄影这一年

 

蛇类,2008也有不错的战果。新记录到舟山眼镜蛇、水赤链、锈链腹链蛇、山溪后棱蛇,重拍了竹叶青、虎斑颈槽蛇等,出片质量有所提高。不过,野外遇蛇机会不多,拍摄机会更少,出好片的机会就更是少而又少了。可遇不可求也。

 

大型野生动物,至今还是空白。比如野猪,据说在一些地方数量过多,多到糟蹋庄稼、骚扰村民、当地政府下令有计划猎杀的程度。我在山上也遇到过几次,距离最近一次大约只隔十几米,但是只闻野猪叫唤,不见野猪踪影,因为灌木丛实在太茂密了,根本看不见,更谈不上拍摄。虎在浙江早已绝迹,鹿、豹、狼、猴等野生动物尚存,但数量极为稀少,所处都在深山,不敢奢望。若是有一天在山上很容易地见到这些大型野生动物,那就说明我们周边的生态环境真的是改善了。这个愿望,估计实现的可能性实在很小,相反,物种消失却越来越快,相反的趋势明摆着,唉。所以要在一些物种消失之前,尽可能为后人留下它们的影像记录,有可能的话,用这些图片,影响更多的人,壮大生态环境保护者的队伍,促进政府和相关部门有所作为,不要让大自然延续了千千万万年的这些物种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灭绝,那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为我们自己,也为我们的后代,留一个鸟语花香的家园吧,这是我端起相机时最大的原动力。

 

拍摄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摄影不是我的目的,我是把相机当作探索未知世界的工具使用的。每记录一个陌生物种,我都会查资料、请教专家,力图弄清它的名称、科属、特征和分布区域等相关信息。好在现在有互联网,比以往跑图书馆方便得多,有效得多。每认识一种动物或是植物,我都会很高兴,因为我又揭开了大千世界无穷奥秘的小小一角。不过,人的精力终究有限,不懂的永远比已知的多,没有理由自夸。另外,在物种辨识上花的时间多了,在摄影技艺上用的功夫就少了,所以这一年的拍摄技艺没啥长进,比起一些摄影高手来,出片质量逊色多多,这是必须承认的。

 

回望2008 <wbr>------ <wbr>生态摄影这一年

 

2008,在拍摄过程中,除了杭州近郊以外,走过天目山、清凉峰、大明山、井冈山、鄱阳湖、深圳等省内外一些地方,一些志趣相同的前辈、专家、朋友们在一起真开心,从中我学到很多很多,在这儿由衷地谢谢,谢谢你们了。前面说的这些成果和进步,得到过你们的帮助,有诸位的功劳,2008,咱们共同走过;2009,期待继续携手同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