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系贫困山区父老乡亲——记林州市原康村党支部书记高俊兴

(2007-08-06 10:52:59)
 
心系贫困山区父老乡亲
——记林州市原康村党支部书记高俊兴

http://www.hnby.com.cn 河南日报农村版 02 综合新闻 2005年11月25日
  走进太行山麓,放眼红旗渠畔,在林州市西南约20公里的原康镇,有一片面积10余平方公里的小盆地,这就是原康村。在原康村的南山坡,最抢眼的是山坡处那片自上而下新崛起的数排正在建设中的两层独院民房,这是省政府定点于原康村的扶贫工程移民新村施工现场。要不了多久,祖祖辈辈住在山上的村民就可以喜迁新居了,他们从心底感激省政府,感激上任才一年多的原康村党支部书记高俊兴。
  13年前,刚刚20岁出头的高俊兴组建施工队伍到山西创业。他回到家乡原康镇“招兵买马”时,目睹了山区农民的贫困状况后,暗自发誓:总有一天我要重返家乡,让贫穷的父老乡亲扬眉吐气。经过10年艰苦创业,高俊兴的建筑队伍滚雪球般壮大起来,年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创建安产值数千万元,在太原市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支建筑大军中崭露头角。去年8月,原康镇党委书记申路平外出招商引资,再一次触动了他返乡创业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初衷。
  2004年8月25日,返乡后的高俊兴被选为原康村党支部书记。
  原康村虽然人均只有半亩地,但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又是镇政府所在地。高俊兴在镇党委的支持下,借鉴镇里周边村近年来发展瘦肉型猪饲养的经验,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筹资900万元建起了年出栏达2.5万头种猪的饲养场,解决了乡亲们购买种猪的困难。在投资70万元修路、硬化村中大小街道和改善村里其他基础设施的同时,为解决村里群众因土地紧张而引起的住房困难,鼓励西南两山的贫困村农民进镇落户发展经济。他和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与镇党委、镇政府联手,在村北规划了占地约25亩、5栋高6层的安居工程。目前,村里总长1万多米的大小街道全部得到了硬化,而且还在山坡上集中为一家一户规划建设了小型的瘦肉型猪饲养基地,带动村里数十户群众发展了瘦肉型猪饲养。
  今年8月,正当高俊兴与村两委班子成员集中力量加快安居工程建设的进程时,省政府出台了扶贫工程规划,让贫困山区的部分农民下山,由政府对下山农户每人补助3000元建房款。高俊兴获悉该消息后,马上与村两委班子商量,及时向镇党委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申请在原康村的南山坡建设省政府扶贫工程规划的移民新村,结果如愿以偿,原康村被定为省政府扶贫工程点之一,第一期工程将解决100户贫困山区农民的住房,工程要求到2006年6月底竣工。村里从实际出发规定迁居移民的户口可免费迁入原康村,成为原康村正式居民,不愿意迁的也可不迁,仍保留其原山区户口和土地,并在迁入地每人再解决一分菜地,子女入学与原康村居民同等待遇。
  从今年9月5日动工以来,高俊兴除了在外四处奔波安置工程的相关事宜外,几乎每天都在工地上。几个月来,在镇搬迁扶贫办的支持配合下,工程进展顺利。目前,村委会已筹资40万元,仅高俊兴就垫资28万元,规划的100户移民早已落实到位,水电路基础辅助设施无一延误。
  在采访中,家住原康西山、正在忙于施工的王建仓对记者说,他家六口人,全住在山上,交通、就医、吃水和孩子上学都很不方便,如今有了机会迁到镇里,除了政府补助,再拿1万多元就能住上新房,还能享受到和原康村村民一样的待遇,真是祖祖辈辈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啊!
  □本报记者秦铭芳通讯员张晶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