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人读巷(xiang)是不读巷(xiang)的,是读巷(hang)。用大同方言读出来是别有一番味道。“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道绵绵巷。”其实街巷的数目远远不止这些,名为七十二或是为讨个吉利。
不知是什么原因,对大同的街巷有一种很深的情感,以至于几年来流连其中。探访,记录拍照,说不上是寻找什么,只想着走走看看,把那些名称刻印在脑子里。
有组以一到十组成的街巷名称。一间房巷,一万贯庙巷;二府巷;三道营房巷,三元宫巷;四眼井;五福巷;好像以六的为名称的没有。七佛寺巷;八乌图井巷,九楼巷,十府巷。
每条小巷每个院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故事。
有名称不雅更名街巷,比如仁义巷,过去叫裤裆巷。想想更改的挺有意思,裤裆松紧程度,就看是不是仁义了。粪店巷,是过去专门收集粪便当肥料,掏粪人积肥的街巷,后更名为财神庙巷。还有一猪圈巷后更名为通顺巷。
不管小巷是叫什么名称,最喜欢的还是小巷的那种人间烟火的氛围。出出进进,王婶子长李婶子短;张叔李大爷吃了喝了,那种不经意的问候。
小巷传承着一种人脉,一种历史的气息。某一日,街巷成了一片瓦砾,一片平地,人们不情愿的逃离了小巷,似乎住在高楼是种进步。可是一座城却是死了,没有了小巷,就好像是人脸没有了五官,没有五官的脸怎样漂亮的起来。
(应朋友之邀,为一征文所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