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员工在电力企业的成长之我见(转)
(2009-11-03 22:03:42)
标签:
杂谈 |
分类: 天马行空 |
青年人总是怀着大学时代的梦想,揣着轰轰烈烈大干一场的豪情壮志,从校园迈入了公司。但是,他们对于尚未谋面的公司总是缺乏准备,心理上和精神上都没有准备好,因为在大学里面接触和学习到的无论是专业还是管理知识相对电力企业来说都超前很多。电力行业总体来说是内部相对缓慢的,节奏按部就班,除非出现故障事故,一般做事情总会按照程序,一点点一点点的向前移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良好的耐心。年轻人的性格和耐心,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天天磨了出来,曾经的激情慢慢消失,年轻人的棱角在日积月累的打磨中变得“圆滑”,这一点最危险,最怕年轻人失去了心中的原则和准星,而这恰恰是决定企业未来航向的最重要因素!最好,年轻人要尽快学会外圆内方,学会“曲线救国迂回作战”的策略,学会尽可能的妥协但不丧失心中的底线。
很多电力企业因为历史的缘故,中层管理者素质相对比较不高,对年轻员工采取了蘑菇管理,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方法,青年员工被置于阴暗的角落(比如不受重视的部门、打杂跑腿的工作等),浇上一头大粪(比如无端的批评、指责、歧视、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相信很多公司的过来人都有过这样一段做“蘑菇”的经历,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当一切刚刚开始的时候,当几天蘑菇,能够消除年轻员工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青年人更加接近现实,看问题也更加实际。毕竟一个组织,一般对新进的人员都是一视同仁,从实习、起薪到工作都不会有大的差别。无论是多么优秀的人才,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蘑菇的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就象蚕茧,是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所以,如何高效率地走过生命的这一段,从中尽可能汲取经验,成熟起来,并树立良好的值得信赖的个人形象,是每个刚入社会的年轻人必须面对的课题,因为,青年人需要一个完美的“蝶变”。
改变你所能改变的,适应那些你无法改变的,这对青年人来说,是个实际现实的选择,否则,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做个与环境格格不入“愤青”,惹人聒噪讨人嫌。这点上我们需要从孔子处开始检讨,孔老夫子四处奔波劳碌一生鼓吹实现上古时代的美好制度(商周名制),终其一生还是没有实现,其实,孔子本有更好的方式实现他的理想的,如果他对现实妥协一点的话。所以,年轻人绝对不能做怀抱着精神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这不是让年轻人对现实妥协,对环境投降。面对那些企业中长久以来形成的歪风邪气,难道需要你进去煽风点火加油助威?当然不是,这需要年轻人恪守心中那纯洁美好的信仰,怀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对那些不好的东西说“不”!这不仅仅需要的是勇气,更需要年轻人持之以恒的弘毅精神。否则,企业的面貌永远无法改观,企业的进步永远无从谈起。
孔老夫子还讲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年轻人最可贵的在于有一股志气,有一种追求美好的信念,千万不能随着岁月风吹雨打都去了,否则,企业只能是人换了一茬又一茬,领导换了一代又一代,只是人员的叠换而已,精神和理念没有丝毫进步。年轻人需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回头反顾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脚步是那么美好的一串“脚印”,好比那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后你会发现回首那你追求的原来就在灯火阑珊处。企业需要追求卓越,一个没有理想和文化的企业是没有未来可言的,等待他的只有死亡(破产、兼并或重组),年轻人更要有追求卓越的思想和行动。在这一点上,青年员工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因为没有受过太多约束和限制,年轻人具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创新性的思维常常会给工作带来突破性的改变,即便不被认可,总归给企业带来了新鲜的空气,总有一天,它会渗透到企业的“血液”中去的。
当然,职场的升迁之道,无论国企还是私企大致应该类似,就像那我们平时开玩笑所讲的:公司就像一棵爬满猴子的大树,向上看全是屁股,向下看全是笑脸,左右看全是耳目。虽是戏谑之言,却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人的特点。在这棵大树上,往上爬固然不是年轻员工的终极目标,因为终有一天,大家都有下来的时候,你会发现,把自己打扮充实的体体面面的比爬的更高更重要,可是,只要你有冲劲、有实力,每个人都应该全力以赴的争取更高的位置,把本属于你的位置让给实力不如你的人本身就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对企业的不负责任!为了对个人和企业的未来负责,请每一个青年人勇于进取,往上“爬”吧,电力企业需要你的这股精气神……
青年员工需要组织的精神鼓励和人文关怀,青年员工需要忍得住“孤独”,需要坚忍不拔为了心中的理想;企业需要青年员工的冲劲和创新力,一扫累积几十年的阴霾和歪风,弘扬正气和美好的事物,跟上时代的步点。年轻人必须从做一个“蘑菇”开始,生存下来,进而发展完成蝶变,靠着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开拓属于自己的崭新世界,这是对自己负责,这是对企业负责,这是对社会负责。
让我们用狄更斯在《双城记》的一段话共勉吧: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这段话形容那时倒是跟我们的当下非常相似,青年人要学会辨证、历史的看待一切,职业历程和成长经过是一场马拉松,风物长宜放眼量,世界终究是我们的。

加载中…